作者:中国咖啡网 来源:手冲咖啡: 咖啡知识 > 咖啡烘焙 > 2025-01-21 18:35:35
在美国南北战争之后,以包装方式贩售于各大咖啡馆体系商品陈列架上的咖啡豆初次面世。到了二次大战末期,北美咖啡市场的主流商品则是由大型烘焙工厂制作出 的预先烘焙咖啡豆/预先研磨咖啡粉,而这类以集中化、标准化为诉求的大批量型式的烘豆科技,被称为“咖啡豆烘焙工厂”(Roasting Factory/Plant)或是“商业用烘豆机”(Commercial Roaster)。在十九世纪中,后期的大型烘焙工厂,只是咖啡馆用烘豆机的放大版本而已,但到了十九世纪末,发展出了第一台“连续烘豆机” (Continuous Roaster),可以不停机地一批接着一批大量烘焙咖啡豆。
1848年:英国的工业用烘豆机
图中的大型烘豆机名为“Dakin烘豆机”,这是针对第35页曾经介绍过美国的“卡特拉出式烘豆机”(Carter Pull-Out)再改良的机种,这台烘豆机的滚筒驱动力量也跟卡特烘豆机一样,是以蒸汽带动滑轮驱动的,烘焙室完全包覆在砖造的壁炉中;但是Dakin 烘豆机的不同之处,第一个就是内部的烘焙滚筒外部还有第二层的金属外壳,阻绝直接的热力,第二个则是在“拉出”的设计比起卡特烘豆机的阳春设计更显优雅美 观。
1864年:美国的小型工业用烘豆机
加倍斯·伯恩斯公司(Jabez Bures)在1864年推出这台在滚筒内加装“双螺旋叶片”(Double-screw)的连续烘豆机,可以让烘焙滚筒中的咖啡豆以前进、后退的方式行 进,这项创举不但让咖啡豆在滚筒内部的分布情形更均匀、稳定啊,更重要的是下豆口一打开啊,还能将烘焙完成的咖啡豆(位在滚筒最前端的豆子)有效率地推挤 出下豆口。在二十世纪大多数的鼓式烘焙烘豆机多采用类似这样的设计,让下豆程序变得更快速。此时的烘焙滚筒外部仍以啊砖造的壁炉包覆,驱动动力也仍然是蒸 汽。
十九世纪末:法国的瓦斯火工业用烘豆机
以瓦斯为加热源的新式咖啡豆烘焙科技,是十九世纪末的数十年间发展出来的。图中的这台法制机种,其下豆口位于滚筒的正下方,以自然重力牵引咖啡豆掉入冷却盘中。
十九世纪末:德国的瓦斯火连续烘豆机
德国在1893年时发展出的Thurmer烘豆机,大概就是全世界第一台瓦斯火式的连续烘豆机。在长长的烘焙滚筒中有一组螺旋状叶片的设计,可以导引烘焙 中的咖啡豆以单向的方式运动,当咖啡豆到达滚筒的最末端,就已经是烘焙完成的状态,因此,在这样的烘豆机中可以不断地倒入咖啡生豆进行连续烘焙,这种原理 应用在“批次烘豆机”(Batch Roaster)以及以往的咖啡馆用烘豆机种也是非常实用的设计概念。Thurmer烘豆机另外更带入了快速烘焙(Fast Roasting,指三到四分钟之间烘焙完成一个批次)的概念,这个概念马上受到了大规模烘焙企业的欢迎,不过到目前为止,快速烘焙出的咖啡豆品质问题仍 然倍受争议。
二十世纪末:连续烘豆机(内部切面图)
切面图所示是当代最新式的连续烘豆机构造图,透视烘焙滚筒的内部结构。烘焙的热源是由烘焙滚筒左侧的受热强劲气流所提供,经过滚筒吹往右侧,烘焙完成的咖 啡豆被输送到滚筒的末端,以一股冷空气加上细水雾进行冷却。不过到了今日,越来越多大型的连续烘豆机五采用气流式烘焙里,工作方式与第55页介绍的席维兹 式咖啡馆用气流式烘豆机(Sivetz Shop Roaster)相去不远(只是尺寸巨大了点):当一批次的咖啡豆以热气流烘焙完成,就会被输送到另一个槽中进行冷却程序,紧接着再将新的一批次咖啡生豆 倒入烘焙室继续下一批次的烘焙程序,不断地重复这个循环,这样才能称作“连续烘焙”。
2015-04-14 17:36:40 责任编辑:中国咖啡网
常见的咖啡产区
非洲产区
埃塞俄比亚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达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晒)-
肯尼亚咖啡- 卢旺达咖啡- 坦桑尼亚咖啡-亚洲产区
美洲产区
中美洲产区
本站推荐: 卡蒂姆咖啡豆| 季风马拉巴咖啡| 牙买加咖啡| 西达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亚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黄波旁咖啡| 巴拿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马拉卡杜拉咖啡豆| 罗布斯塔咖啡豆特点|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点| 巴西摩吉安纳咖啡| 巴西咖啡豆风味特点| 乌干达咖啡豆风味| 西达摩咖啡豆特点| 后谷咖啡云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亚红樱桃咖啡| 哥斯达黎加塔拉珠咖啡| 单品摩卡咖啡豆的特点| 卢旺达单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风味| 哥斯达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点|
专业咖啡知识交流 更多咖啡豆资讯 请关注咖啡工房(微信公众号cafe_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