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是以赤道为中心由许多大大小小岛屿所组成的国家,咖啡产量全球第三,大多为罗姆斯达品种,阿拉比加种在爪哇岛、苏拉维西、苏门答腊岛也有种植,特别是苏门答腊的曼特宁咖啡,可以说是印尼咖啡的代表,其中 GRADE 1是瑕疵豆最少的极品。其中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产的苏门答腊曼特宁咖啡最享有盛名,它有两个著名的品名,苏门答腊曼特宁DP一等和典藏苏门答腊曼特宁。苏门答腊曼特宁DP一等余味长,有一种山野的芬芳,那是原始森林里特有的泥土味道。除了 印尼咖啡特有的醇厚味道以外,还有一种苦中带甜的味道,有时还掺杂少许淡淡的霉味,深受喜欢喝浓度烘焙咖啡的人士的喜爱;典藏苏门答腊曼特宁咖啡之所以称之为“ 典藏 ”,是因为它在出口前在地窖中储藏三年。但典藏咖啡绝不是陈旧的咖啡,而是通过特殊处理的略微苍白的咖啡,这种咖啡更浓郁,酸度会降低,但是醇度会上升,余味也会更悠长,还会带上浓浓的香料味道,有时是辛酸味,有时是胡桃味,有时是巧克力味。在蓝山咖啡还未被发现前,曼特宁曾被视为咖啡中的极品。
在其他Mandheling曼特宁产区除去果皮后黏质被允许晒干附著在豆子上,如同巴西的半水洗处理一般。其后再用机器将晒干的黏质和银皮除去。最后再经过同样的两阶段干燥,首先在中间商的仓库然后是出口商位于Medan棉兰港的仓库。
如此细致的描述这些处理的过程是因为还不清楚土壤和大气与非同寻常的处理技术以及三阶段干燥各自在何种程度上影响著林东与曼特宁系咖啡的特色的形成。只有一件事情是确定的。这些处理偶尔会产生极好的咖啡同时也极端的不稳定。只有靠Medan港出口商仓库中无情的挑拣才能保证Lintong林东和Mandheling曼特宁深度的质感与独特的而低调的丰富口感能从其他杂味的干扰下浮现出来。苏门答腊曼特宁曼特宁是生长在海拔750——1500迈克尔原山地的上等咖啡豆。
17世纪,荷兰人把阿拉比卡树苗第一次引入到锡兰(即今天的斯里兰卡)和印度尼西亚。1877年,一次大规模的灾难袭击印尼诸岛,咖啡锈蚀病击垮了几乎全部的咖啡树,人们不得不放弃已经经营了多年的阿拉比卡,而从非洲引进了抗病能力强的罗布斯塔咖啡树。今天的印度尼西亚是个咖啡产量大国。咖啡的产地主要在爪哇、苏门答腊和苏拉威,罗布斯塔种类占总产量的90%。而苏门答腊曼特宁则是稀少的阿拉比卡种类。这些树被种植在海拔750米到1500米之间的山坡上,神秘而独特的苏门答腊种赋予了曼特宁咖啡香气浓郁、口感丰厚、味道强烈、略带有巧克力味和糖浆味。曼特宁咖啡豆颗粒较大,豆质较硬,栽种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瑕疵,采收后通常要经过严格的人工挑选,如果管控过程不够严格,很容易造成品质良莠不齐,加上烘焙程度不同也会直接影响口感,因此成为争议较多的单品。
印尼早在18世纪荷兰统治期间就引进阿拉比卡咖啡种植,所生产的曼特宁人们称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咖啡’,是全球第四大生产国年产量700万袋,其中阿拉比卡只占10-15%,最主要的产区位于苏门答腊岛、爪哇岛与苏拉维西岛。
苏门答腊岛上的咖啡,都称为曼特宁,而曼特宁不是咖啡的品种也不是产区,其实它是一个当地种族的名称。林东是位于托巴湖附近的一个小镇,而托巴湖则是世界最大的火山湖泊,腹地非常的大,所以从北部一直到东部咖啡的品质落差会非常的大,而这款就是林东产区咖啡最高等级的曼特宁。
这个地区地势平坦海拔高度约1300-1600米,土质肥沃度中等含丰富的有机物质,咖啡树大部分都有遮荫种植,传统上遮荫树能够维持湿度且增加土壤肥沃度,大部分的咖啡妇女都以徒手进行包含除草、施肥等,咖啡樱桃转红成熟时以人工采收并由人工去果肉,湿的豆荚会放到一个塑胶袋里放上10-12小时发酵,然后以人工将果胶、漂浮物以及外壳去除很少用到机器,这是与中、南美洲不同的地方是印尼咖啡豆独特半水法,称之为Giling Basah处理法(同Wet Hulled Process)。
销售商经常将Lintong林东和Mandheling曼特宁咖啡标记为干处理。而事实上经常是通过多种混合模式将果肉与咖啡种子分离,较为普遍的是一种后院式的湿处理。聪明农夫把刚采摘下来的咖啡樱桃放入由废金属,木头和自行车零件组装成简陋的去皮机。然后将去了皮的粘湿的豆子放在塑料编织袋中发酵过夜。第二天早上手工洗去已经被发酵的松软的果肉与黏质。包裹银皮的咖啡放到前院的薄板上预干而后送到中间商的仓库除去银皮与进一步干燥。最后通过卡车将咖啡运送到Medan棉兰港(苏门达腊省会),从而完成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干燥。
风味口感:经过Giling Basah处理的咖啡豆,酸度特别低,并且有厚实的Body。浅烘焙的黄金曼特宁比起深度烘焙的曼特宁,特别在温度下降后入口带有优质阿拉比卡特色的柠檬般微微果酸韵味,入喉之后转化为焦糖甜韵在上颚及舌根两侧有明显感受。
前街推荐冲煮:
滤杯:KONO滤杯
水温:88度
研磨度:小富士研磨度4
冲煮手法:水粉比1:14,17g粉,第一次注水25g水量,进行30s闷蒸,第二次注入至238g水量,萃取时间2:30秒左右
分析:KONO杯底端的肋条并不是很多,滤纸紧贴在滤杯上,达到限制气流的目的,这样可以使水与咖啡粉能够在滤杯中有更长的接触浸泡时间,保证粗研磨的萃取时间和萃取率。这样能够让咖啡粉得到充分的萃取,提升了醇厚的口感,让味道更佳集中。
风味:均衡度高,干净,口感厚重扎实,尾韵持久黑巧克力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