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台湾是近年热话,不少香港年轻人也有意赴台发展甚至创业。
80后的许智权(Ken)伙拍数名拍档,在很多文青小店进驻的台北赤峰街开设咖啡店“共楽”(Gung Lok),以港式饮食如菠萝油、鸡蛋仔、奶茶等作为卖点。受惠于营运成本较香港低,加上台港两地食客共同“加持”,开业未够一年已有开分店计划。
共楽去年6月底才正式开业,老板Ken表示,全盘生意约筹备了4至5个月,由于想尽量保留香港味道,几位拍档选择自行落手落脚装修:度好位置和尺寸后,在香港蒐罗木块再自行锯木和打蜡,经消毒和灭虫后将一整个货柜的木块运到铺位即场组装成台椅。单是组装台椅已经要一两个星期,庆幸上手同样是开餐厅,故此不用花额外时间和资金装修厨房。
连同Ken在内,共楽一共有5位创办人,4人是港人,1位台湾人,各分别从事设计工作或有自己一门生意,却从未做过饮食业,今次也是Ken第一次创业,他和另一人在共楽自去年5月底开始试业后长驻台湾,自然成为营运这盘生意的主力。
来台前,Ken在香港任职于某间科技大企,本身也热爱入厨的他得朋友介绍,每天放工后向老师傅和“Google大神”学习如何冲港式奶茶、弄西多士和鸡蛋仔,后来更到文创市集摆档冲奶茶,测试一下自己的手势是否到家。4天市集,他卖了过千杯奶茶。
Ken现时长驻台北,共楽的日常营运、业务发展以至餐牌设计都由他操刀。(陈子健摄)
咖啡馆定位 鸡蛋仔也升呢
但共楽始终以咖啡馆为定位,故此负责餐牌设计的Ken也将这些港式美食升格成咖啡馆美馔,例如菠萝油会配上薯条、鸡蛋仔配雪糕,西多士则造成流心效果。他笑言,过程中多少让他改变了对港式小吃的想像,“原来港式小吃可以有很多变化,菠萝包不夹牛油的话可夹午餐肉、番茄或蛋,跟汉堡包一样。”他强调,共楽并非一间茶餐厅,“茶餐厅不会有展览和开Pop-up store。”
话虽如此,共楽也如茶餐厅般,于午市和晚市供应碟头饭。Ken解释,由于附近有不少上班族,起初不少人“放饭”时来到共楽,发觉没有够饱肚的饭类供应便转身离去,为吸纳这群客源,于是加入碟头饭,但都是基本款式,例如蒸肉饼、叉烧煎蛋、薯仔炆鸡。Ken的策略是尽量挑选相对简单易煮的菜式,“定好分量和烹煮方式,任何员工走入厨房照着来煮都会煮得出的食物。”
共楽以咖啡馆为定位,港式美食菠萝油配薯条,每客NT$140(约36港元)。(陈子健摄)
台湾铺租平 拟东区开分店
事实上,香港和台湾的家常菜不同,最普通的香港家常菜已足够吸引台湾食客和在台湾生活、相当挂念港式味道的香港人。见过有港人连饮两杯“茶走”(用炼奶冲的奶茶),也有一班嫁到台湾的港女,每月均会在共楽聚会,必点火腿通粉。Ken没有计算过客人的国籍分布,但笑言每一天都会遇到说广东话的客人。
当初Ken因为觉得本身的工作再无新意,加上几位拍档一拍即合才创立共楽。当然,选择到台湾发展而不在老家香港创业,租金也是一大考虑。共楽的总面积约1,000平方呎,在香港要租一个面积相若的地铺,每月租金随时要30万至40万元,而共楽现时要承担的租金,不过是约6万新台币(约1.5万港元),相差逾20倍。
现时共楽每月营业额大约80万新台币(逾20万港元),算是中规中矩,不过却得到诚品和微风广场邀请开分店,只是Ken指仍要考虑,“要考虑租金和有没有地方举行展览,没有的话就好像缺少了一些本店特色。”不过他坦言的确有开分店的计划,更指已在东区找到心水铺位,新分店会以外卖店方式示人,“没理由开另一间一模一样的店来分薄自己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