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咖啡中的常见味道——涩味咖啡的味道描写
这个占据咖啡味道影响因素30%的一环,确实至关重要。烘焙技术的复杂和微妙暂且不提,即使同一支豆子,从medium,high,city到full city 的不同烘焙度,则会表现出完全不同的风味,相对浅度的烘焙一般酸度比较明显,而随着烘焙度的加深,更多的苦味,甘味和更丰富的味道则被发挥出来,酸度则降低,等烘到full city 时,酸度已经全失,代之的是更高的醇度和干脆得苦味及丰富的回甘
一般根据咖啡豆的收获年份分为“new crop”和“old crop”,虽然刚收获的咖啡豆容易表现出过多的涩味和酸味,但比起一年以上的老豆“old crop”来新豆则有着更清爽的酸度和更丰富的味道,只要烘焙得当,便能得到咖啡的丰富味道,正如陈米吃起来没有米香,老豆子也是缺乏鲜明的风味,表现平平,没有深度
首先:涩味是一种口感而非味道。美国测试与材料学会(ASTM)对涩味的定义为:由于上皮细胞暴漏在明矾或单宁物质溶液所产生的起皱、收缩的复合感觉。涩味是一种复杂的感觉,涉及到口腔表面的干燥、粗糙,以及口腔中粘膜和肌肉的紧缩、拖曳或起皱的感觉。通常认为涩味是通过触觉的机械感受器而感觉到,由三叉神经的游离神经末梢传导,因此是一种扩散的,位置不固定的感觉。其感官特征通常被描述为起皱、粗糙或干燥的口感。
上面长长的晦涩的学术定义理解起来可能有点困难,但是举一个小小的例子:我们吃柿子时如果是熟透的,那么很轻松地会感觉到甜味,但是如果未熟透,这时我们的舌尖很快会被柿子果肉里的某种物质黏住,这时感觉舌头又干又涩——这样看来的话,涩味被感知的方式跟酸甜苦咸四种基本味道的感知是不一样的,他不是一种味觉感知而是触觉感知。
那么,涩味是怎样产生的呢?这就要看咖啡的成分了。咖啡豆里本身含有单宁(Tznin),绿原酸——这些成分都有酸味和涩味。在咖啡里,单宁是引起涩味的一个主因。但是,所有的生豆里都含有单宁,为什么并不是所有的咖啡都是涩的呢?
这里就要看决定咖啡味道的三大环节了。生豆、烘焙和萃取。
在生豆部分,一般来说优质的阿拉比卡要比罗伯斯塔的单宁含量低,涩味产生的几率也相对要小。当然,根据不同的小品种、土壤、气候等种植条件也会有差异,但是在果实采摘时,那些未成熟好的果实是更容易产生涩味的。所以优质的精品豆要只采摘熟的正好的果实。
烘焙部分控制得好,可以让咖啡豆中的物质发生合适的转化,最终将甜味苦味发挥到恰到好处又可以避免涩味。但是不当的烘焙,可能会将大部分的涩味发挥,再加上其它味道没有充分反应,导致咖啡又苦又涩。而烘焙中产生的涩,是很难在后面的萃取环节进行补救的。
预览或下载PDF文档
微信扫码 免费获取 全文报告
关注公众号,发送 90574 免费阅读全文
2016-12-23 13:41:12 责任编辑:未知
单品咖啡
常见的咖啡产区
非洲产区
埃塞俄比亚咖啡 -
耶加雪菲咖啡 -
西达摩咖啡 -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晒 )-
肯尼亚咖啡 -
卢旺达咖啡 -
坦桑尼亚咖啡 -
亚洲产区
曼特宁咖啡 -
黄金曼特宁 -
云南小粒咖啡 -
美洲产区
哥伦比亚咖啡 -
巴西咖啡 -
中美洲产区
危地马拉咖啡 -
哥斯达黎加咖啡 -
巴拿马咖啡 -
翡翠庄园红标 -
蓝山一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