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我煮咖啡的正是一位日式咖啡店老板,谷岡先生。谷岡桑曾经在东京的 Enoteca Pinchiorri 餐厅工作(该店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的总店曾获米其林三星,但东京店已不再营业),是从调酒、咖啡制作、日本料理和西餐都会做的「全栈式厨师」(借用一下码农界的定义)。他和太太在北京经营的店(Strawberry Café),开在北京外籍人士聚居的区域一处隐蔽的地下二层。晚上 8 点前,这家店出售他们赖以打响名堂的日式水果挞,还有这两年在北京风行的布司卷蛋糕;8 点以后,这家洋果子店则变身酒吧。我之前只见过日本客人把酒存在店里,还是头一次在他的店里看见有客人存咖啡豆子的「虹吸」(即 siphon,也译作「塞风」)是一种物理学现象,指的是在某些条件下,不使用泵也可以抽吸液体。虹吸壶的名称就是来自这个现象。不仅名字「很物理」,虹吸壶的造型也充满理科学究味。它不同于星巴克店里那种带给人科技未来感、硕大的浓缩咖啡机(Espresso Machine),虹吸壶给你的感觉是——怎么说呢,是从尼古拉·特斯拉那个年代的远眺未来。
日式洋果子店,带雕花的咖啡馆招牌,穿马甲的年轻侍者,Mark O’Connor 的小提琴声,vintage 滤镜,虹吸咖啡壶…感觉差不多就是这样
日式咖啡和意式咖啡的区别首先在于做咖啡的机器和方法——意式浓缩咖啡是用高温度的热水「冲压」出来的 espresso,日式则是手冲、滴漏、虹吸等方法「煮」出来的 brewed coffee;从做法上来看,前者可以用痛快来形容,后者除了精致我找不到别的词了。此外,所有推荐日式咖啡的人都会告诉你,espresso 和 brewed coffee 的口感区别很大,前者浓郁强烈(咖啡上那层油脂物,肉眼可见),后者平淡而细腻。
谷岡桑的店里也摆放着一台意式咖啡机,但围着长方体鱼缸的一圈吧台上,所有喝咖啡的客人面前都放着虹吸壶。我问强烈推荐日式做法的谷岡桑,所谓日式和意式的区别,会不会只是大家对咖啡品尝角度不一样(其实没有优劣)?他皱了下眉头又笑了笑,好像没有正面回答,但解释说(语言关系,我只能请店员当翻译,可能存在偏差):反正星巴克的豆子只能用来做意式咖啡,放到虹吸壶里估计就暴露了。
说到豆子,我挑了酸度不太明显的哥伦比亚(P.S. 豆子烘培好后最好先放上至少一周,有光泽,色泽均匀则是不错的豆子,理想情况下是动手之前再把豆子磨粉),因为不太喜欢酸度过重的咖啡,而按照谷岡桑的说法,虹吸壶做出来的咖啡层次分明,酸是酸、苦是苦。
选好豆子之后就是认识制作工具。虹吸壶可以被拆分成三个部分:用来煮咖啡的柱管状上壶,用于加热以及接咖啡的球形下壶(通常已被放置在支架上),最后是用于加热的酒精灯或卤素灯(我今天用的是较为经济的酒精灯)。除此以外,你还需要一个煮开水的水壶、一条冷水浸泡过的布和一个搅拌咖啡用的木棒或调羹(听说最讲究的日本咖啡师,甚至会用竹子造一把符合自己手掌大小的专用搅拌棒)。
关注公众号,发送 89413 免费阅读全文
2016-12-10 11:51:01 责任编辑:未知
单品咖啡
常见的咖啡产区
非洲产区
埃塞俄比亚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达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晒)-
肯尼亚咖啡-
卢旺达咖啡-
坦桑尼亚咖啡-
亚洲产区
曼特宁咖啡-
黄金曼特宁-
云南小粒咖啡-
美洲产区
哥伦比亚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产区
危地马拉咖啡-
哥斯达黎加咖啡-
巴拿马咖啡-
翡翠庄园红标-
蓝山一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