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年尾,最近约了不少行业里的朋友聊天,每每坐下来,人家都会很套路的问上一句:说说吧,明年你打算怎么弄。
我特别明白亲们,每到这个时候,你们可能听到的所有聊天几乎都在围绕着明年怎么弄,无数的媒体、供应商什么的,会想方设法约到你们的时间,来跟你们讲述一番,明年自己会怎么弄,会帮你怎么弄,会有多牛逼,需要多少支持……
可是我真的不是约你出来“比稿”的,每到一年的这个时候,我约大家出来坐坐,那真的就是坐坐。每次很多朋友在活动上匆匆一面,打个招呼都没法认真说几句话。平时微信上可以说几句,但总也聊不尽兴,说的多半也是工作上的事。好不容易这个月各位有点空了,就想着和朋友出来聊聊天,喝喝咖啡,说说好玩的事儿,或谈谈理想人生,碰碰时代观点啥的。
没有目的。
在这一年里,我看到很多做公关、市场的朋友因为这样那样的事情被弄得焦头烂额。在这个基本已经确立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很多他们过去觉得不是事儿的事情,变成了大事,比如上个星期才发生的奥迪Q7试驾会媒体不慎驾车入海的事情。每天到了家里面,手机微信还是响个不停,指不定凌晨一两点钟,美国或者欧洲那边出个什么事儿,又要把你拉起来工作。今天又是哪里出了你一篇负面报道,明天又是哪个竞争对手憋足了劲儿要来阴你一把。后天,本来只会在无秘上传传的小道儿,堂而皇之的出现在了朋友圈。
一个做公关负责人的朋友就跟咱抱怨过,说忙点、累点这都能接受,毕竟选了这一行,总有心理准备。但是,以前,如果出了一件事情,需要做危机公关,那么接触的人至少都是知书达理、文化层次比较高的人,人家有新闻理想,我们尊重,无论结果如何,大家至少在个人层面可以愉快的沟通。
但是如今,似乎经常要去接触一些难以名状的人,成天要和方舟子那样的人去打交道,还有不少比之方舟子还颇有不如。很多人甚至觉得,现在的汽车公关,不再是一份像样的工作了。
不仅如此,以前做事情,制定一个明确的目标,会对工作很有帮助,而现在,很多时候觉得困惑,那些看似鲜明的目的,在做完事情之后,数据上看看好像是实现了,但是感觉上变得越来越模糊?目的,似乎在这个时代把事情变得越来越简单、粗糙而没有诗意了。
她说现在对自己工作的衡量,多出了很多这样那样的数据,从大公司的角度来看,似乎比以前更清晰。但是即便这些数据都达到了,却也一点也没有感觉。
其实,做新媒体平台的苦逼兄弟们也是一样。很多自媒体为了追逐热点,抢第一时间,把所有编辑记者都调动到了极限,所谓新媒兴起的这两年时间,写伤了的写手,估计比纸媒体时代三十年的都多。很多新媒体平台创始人,自己更是马不停蹄,脚不沾地的忙。恨不得一天三顿饭改成7顿,才排的过来。只是反倒没有时间来创作点什么了。
没错,人类历史上任何一次技术革命,看似加快了很多事情的效率和节奏,省掉了我们很多麻烦,实质都在提高对我们的要求,加快我们的响应速度,压缩我们的思考空间。更何况,这一次,很多人以胖哥这样的高龄开始了人生第一次创业,更是有时不我待,明朝苦少的心理暗示。
但是这次,和之前的许多次新技术革命不同,这两三年里,我看到的更多是绝望的忙碌,侥幸的成功(或者不能叫成功,只是上岸)而不是满怀希望的。至少在媒体圈或者汽车圈里是这样。
我今年接触了很多年轻的记者编辑,他们一腔热血的坐上了新媒体的战车,在积累很少,甚至没有积累的情况下,就开始每天都无休止的重复一件事情,很机械的找热点、写稿子、编稿子,又或者是写软文。
每天能给他们聊以安慰的是,稿子发表以后在文章的底下,那个小小的数字,昨天过万了,今天过10万+了……很多看文章挺有才华的年轻人,和他们聊天之后都会发现他们很迷茫,莫非未来就这样日复一日了?要知道,很多文章的生成,没有采访,没有沟通,也没有记者非常重要的阅历,一台电脑一部手机,仅此而已。
没有记者证的记者小曼跟哥说,她觉得她现在是一个无事生非的人,每天就盯着汽车圈的那点事儿,没有事儿也得想方设法的弄点事儿。实在没有事儿,就得在文章里面加入各种这样那样的“爆点”,大多数时候是色一点那种。
平时是担心没事儿,但是真的出事儿了更费劲,像福特的24亿那件事儿。那不就是一个谁都可能会犯的小过错吗?报纸上都能把大大的名字打错呢。这事儿顶天就是朋友圈里大家调侃两句乐乐的事情,有啥可写的?但是又明显有那么多人会去写,你还不能写的跟人家重了,最后小曼说她写了一篇阴谋论,写完了自己都讨厌自己。即便如此,一发出来,还是淹没在众多阴谋论的稿子里了。
小曼说,现在觉得写每个字都很有目的,唯独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里。她一直在找工作,丢下一句让我难受了很久的话,总不能一辈子干这个吧。
在这三年时间里,胖哥看到的写的挺欢的稿子越来越多了,但是写的真好的稿子越来越少了。如果,和2012年之前十年的平媒黄金时代相比,如今每一年里能让人甘之如饴的好文,变得凤毛麟角。写东西的人越来越多,可是连吴晓波们都越写越普通了。
按照中国足球的理论,我泱泱大国为什么足球搞不好,就是踢球的人口太少。那么从事写作的人越来越多,对于写作的整体水平应该有提升才是。但是,不,可惜的是,绝大多数人如今的写作,目的性都太强了。这实在太不可爱了。
写到这里,我尤其想为傅踢踢、和菜头、三表和六神磊磊这样的创作者叫个好。
我们为什么总是喜欢带着那么急切的目的来做事呢?然后又用这样的套路来解读别人的做的事。比如有时候咱们在一个活动上,跟一个看上去很不错的年轻人聊天,过一会儿就会有熟络的同行来告诉你,其实这人手里没有费用。比如我去请我挺欣赏的一个记者出来吃一顿饭,他自己和旁人都会觉得我是要去挖他。
可是真的不是,就是觉得大家可能聊得来,交个朋友。你手里有没有费用,脑子里有没有才华,都没关系。这难道不是这个时代的可爱之处吗?你可以很容易的通过越来越对称的信息,去遇到更多你希望认识的朋友。
我们为什么在这个可爱的时代越来越忙,越来越疲于奔命,或者是因为这个时代的逻辑变了,我们却误以为它只是节奏变了而已。这个世界明明希望看到你把所有才华释放出来创作出的一篇篇好文,但是你却误以为他需要你每天、第一时间都在那里出稿。这个世界明明希望你从一个冰冷的大机构,变成一个热情靠谱的暖男,亦或是个性充盈的才子,可是你却误以为他需要的是每次都去做那些无谓的危机公关。这个世界明明更爱看你真实的想法,可是你却误以为你需要给他们看他们想看的东西。这个世界明明希望你漫无目的一些,而你却老用目的来激励自己前进。
所以,回头来说说明年要弄啥。其实也没啥,无非是和越来越多的新同事一起,做更多有意思而没目的的创作罢了,无非是说服更多朋友,一起来做好玩的事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