氏族从15世纪开始聚结成王国,1700年时,卢旺达境内一共有8个王国。其中由图西族“Nyiginya”氏族统治的卢旺达王国从18世纪中期开始逐渐壮大,到19世纪时已在国王基加利四世的统治下达到巅峰。
公元前700年到公元1500年间,一些班图人群体迁入卢旺达,毁林开荒种植农作物。
16世纪,图西人建立封建王国。
1884年,柏林西非会议将这片领地作为德属东非的一部分划归德意志帝国,标志着卢旺达殖民时代的开始。
1890年,沦为“德属东非保护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比利时委任统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改由比利时"托管"。
1935年,比利时引入了新的身份证制度,其上会标明证主是图西族、胡图族、特瓦族或是入籍人士。
1962年7月1日,宣告独立,成立共和国。
1973年7月5日,成立第二共和国。
1990年10月,侨居乌干达的图西族难民组织卢旺达爱国阵线(简称“爱阵”)与胡图族政府军爆发内战。
1991年6月,实行多党制。
1993年8月4日,卢政府和爱阵在坦桑尼亚阿鲁沙签署和平协定,决定结束内战。
1994年4月6日,胡图族总统哈比亚利马纳因飞机失事遇难身亡后,内战再度爆发,并导致近百万人遇害的大屠杀。
1994年7月19日,爱阵取得军事胜利,夺取政权。
2009年底,卢旺达正式成为英联邦新成员,它是继莫桑比克之后第二个非英国殖民地国加入英联邦,是英联邦第54个成员。
卢旺达位于非洲中部赤道南部,是一个内陆国,东邻坦桑尼亚,南连布隆迪,西和与刚果(金)交界,北与乌干达接壤。境内多山,有“千丘之国”之称。刚果河与尼罗河分水岭从北至南纵贯卢安达西部。
卢旺达的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从事农牧业的人口占全国人口的92%。经济作物主要有咖啡、茶叶、棉花。由于是个农牧业国家,加之1994年的种族大屠杀致使众多年轻劳动力丧失,对这个原本就不富有的国家来说打击是巨大的,目前卢旺达依旧是落后国家。内战后的卢旺达在咖啡的种植和贸易方面加大了发展力度,卢旺达政府近年来也采取积极措施,在各地建立咖啡生产合作社,给予农户技术指导和资金扶植,期望能够通过咖啡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国内的经济发展。 因为近年来卢旺达咖啡的优秀表现,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越来越高。
卢旺达自殖民时代起便开始种植咖啡,虽然农作物以咖啡为主,但卢国所产的咖啡品质并不突出,咖啡世界中的地位低微,鲜少有人问津。卢旺达种植的咖啡品种多为波旁种,有“千丘之国”之称的卢旺达拥有高海拔的山地环境和肥沃火山土壤以及丰沛的降水量,有着利于咖啡树生长的气候。品种的优势加之优良自然条件,本应该生产出品质上乘的咖啡,但为什么其咖啡品质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呢?原因就出在了后期的处理环节上。不恰当的处理方式,会降低咖啡的品质,白白牺牲了掉许多好风味。采收、种植、处理、分级、运输等几个环节都会直接影响到咖啡生豆的品质,其中某一环节的把控力的缺失都会成为造就好咖啡的绊脚石。
咖啡果实在采摘后需要尽快运送到处理厂进行处理,但因其国内设施匮乏,无法在第一时间对果实进行处理。果实在被采摘后堆积在一起,因缺乏通风会持续发展加速发霉和腐烂,腐败的果实会影响咖啡的品质,出现瑕疵风味。
而近些年的卢旺达在咖啡的生产加工环节有了很大的进步。首先咖啡果经由人工采摘;全国各地咖啡设立咖啡生产合作社,对咖啡农进行技术上的指导;咖啡农在采摘后尽快送往咖啡处理站进行清洗和筛选,挑选成熟优质的咖啡果进行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