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7月,埃革阵主持召开全国会议,20多个政治和民族组织参加。会议通过了《过渡期宪章》,选举产生了87人的代表院,埃革阵主席梅莱斯·泽纳维任过渡政府总统和代表院院长。过渡政府成立。1993年5月24日,厄立特里亚(原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省)通过在国际社会监督下的全民公决,成为一个主权国家埃塞俄比亚境内以山地高原为主,大部属埃塞俄比亚高原,中西部是高原的主体,占全境的2/3,东非大裂谷纵贯全境,平均海拔近3,000米,素有“非洲屋脊”之称。高原四周地势逐渐下降。北部的达罗尔洼地降到海平面以下113米,为全国最低点。红海沿岸为狭长的带状平原。北部、南部、东北部的沙漠和半沙漠地区约占全国面积的25%。西门山脉的达善峰海拔高度为4,623米,为埃塞俄比亚全国最高峰埃塞俄比亚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自上而下由绿、黄、红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旗面中间有国徽图案。从19世纪末期起,埃塞俄比亚就开始采用绿、黄、红横纹三色国旗。在现代史上,埃塞俄比亚是第一个跻身于自由民族之林的非洲国家。[8]
到本世纪五六十年代,众多非洲国家相继独立,并纷纷采用绿、黄、红作为国旗色彩,于是被称作“泛非洲色彩”。埃塞俄比亚是非洲古国之一,有着3000多年的漫长历史,赋予绿、黄、红三种色彩在这片大地上更深的渊源。历史上,它们与科普提克教堂的礼拜仪式息息相关,被供奉成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象征,体现人类自由所崇尚的忠诚、希望、仁慈三种美德。这三种色彩还分别代表埃塞俄比亚的三个地区:提克列(红)、阿姆哈拉(黄)、西奥亚(绿)。绿色代表肥沃的土地、温和的气候和丰富的植物资源,还象征对未来的希望;黄色象征和平与博爱,也代表人民建设国家的决心;红色象征人民为保卫祖国随时准备流血牺牲
埃塞俄比亚的耶加雪菲(Yirgacheffe )咖啡虽身形娇小,却是温婉秀气,甜美可人。作为咖啡的故乡,埃塞俄比亚上千年的种植历史和加工传统造就了优质的水洗阿拉比卡豆。浅度烘焙有着独特的柠檬、花香和蜂蜜般的甜香气,柔和的果酸及柑橘味,口感清新明亮。不加奶也不加糖,就让丰厚的质感与独特的柔软花香刷过你的味蕾,留下无穷回味……
耶加雪菲是座小镇,海拔700-21000公尺,是埃塞俄比亚精品咖啡的代名词。这里自古是块湿地,古语“耶加”(Yirga)意指“安顿下来”,“雪菲”(Cheffe)意指“湿地”。这里咖啡的生产方式与风味太突出,致使埃塞俄比亚咖啡农争相以自家咖啡带有耶加雪菲风味为荣,至而成为非洲最负盛名的咖啡产区。
最初,耶加雪菲的咖啡树是由欧洲的修道院士栽种,后来改由农民或合作社负责。耶加雪菲其实是由周围的咖啡社区或合作社建构而成,大体包括:哈福沙,哈马,比洛亚。
这些山涧小村雾气弥漫,四季如春,夏天微风徐徐,凉而不热,雨而不潮,冬季亦不致寒害,孕育出独有的柑橘与花香的地域风味。咖啡树多半栽在农民自家的后院或与农田其他作物混接着是清洗咖啡豆。先取来一钵淡绿色的咖啡豆,把它们放在小淘箩里淘洗干净,就像我们淘米一样,洗好后取出来平摊在一块略带微凹的铁盘上,然后将铁盘架到用木柴或木炭作燃料的小炉灶上,开始烘烤。 在烘烤过程中,女主人不时地用一个弯曲的铁棍拨弄翻炒,随着温度的增加,咖啡豆的颜色由淡绿变成了金黄,水分被蒸发的咖啡豆开始开裂并散发出淡淡的香味,就像我们通常在咖啡馆闻到的一样,只是淡了许多。再烘烤下去,咖啡豆就变成了深褐色,香味也随之变浓。
烘烤完成后,接着的工序是粉碎咖啡豆。女主人将铁盘撤离到炉灶外面,稍加冷却,将烘烤好的咖啡豆倒入一个约30厘米高、类似我们加工中药的铁臼中,用一根铁杵舂着,将咖啡豆舂碎成咖啡粉末。这动作可并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要用一只手扶住下面的铁臼,另一只手要高高的举起,因为只有举得高,舂得才有能力。要用力将铁杵准确地捣入铁臼的小口中,没有经验的人恐怕就只会砸到自己的手了。 也曾好奇问过,为什么不把咖啡放在铁磨或者咖啡机里磨呢?主人告诉我,若用机器磨,由于咖啡豆和金属的高速摩擦,带来了许多铁器上的杂质,加工后会影响到咖啡的纯正风味
关注公众号,发送 76951 免费阅读全文
2016-09-06 15:32:21 责任编辑:未知
单品咖啡
常见的咖啡产区
非洲产区
埃塞俄比亚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达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晒)-
肯尼亚咖啡-
卢旺达咖啡-
坦桑尼亚咖啡-
亚洲产区
曼特宁咖啡-
黄金曼特宁-
云南小粒咖啡-
美洲产区
哥伦比亚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产区
危地马拉咖啡-
哥斯达黎加咖啡-
巴拿马咖啡-
翡翠庄园红标-
蓝山一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