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国内消费者对咖啡消费观念正在形成,有业内人士认为,咖啡市场也有望突破10亿元。同时,消费者对咖啡消费观念正在由速溶咖啡转变为门店消费或者即饮消费,因此,未来连锁咖啡门店及即饮咖啡饮料或是国内咖啡市场的主流领域,这两个领域也是投资主体加码的重点,尤其是连锁咖啡门店。
就连锁咖啡而言,其与连锁餐饮品牌发展模式及竞争要素几乎如出一辙,即门店数量是先行者。门店数量直接关乎品牌对消费者的网罗能力,更是品牌的宣传载体,兼具销售和营销双重作用。星巴克选择增加门店来应对行业日益激烈的竞争也是顺理成章。只不过选择增加门店策略的并非只有星巴克,麦咖啡、Caffebene、太平洋等都有扩张门店的计划。
不可否认的是,星巴克在国内咖啡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基础占据优势,但是由于进入者增加,星巴克需要有进一步行动才能稳住地位。
对此,星巴克中国有关人士曾公开表示,包括供应链以及品控、服务等方面星巴克都已经准备好。同时,星巴克并不能把争夺市场计划都放在扩张门店之上,提升品牌文化等软服务能力也提上了议事日程。
星巴克亚太区CEO John Cluver指出,在不断进入中国更多城市的过程中,会做出很多让当地消费者感到星巴克品牌是正面的努力。“我们虽然在快速扩张,但我们所走的每一步都是非常谨慎的,我们会做很多工作保证我们的服务,比如我们花更多时间在员工培养上。”
同时,因为国内消费者对咖啡的认知能力正在不断提高,他们不仅需要一杯可口的咖啡,更需要高认知度的咖啡品牌、舒适的店面环境和良好的服务能力。据悉,扩张门店只是星巴克拓展布局的一部分,产品和模式也正不断推陈出新,除了进军线上领域,还计划将旗下Teavana茶品牌带入中国。
模式待考
尽管对未来中国市场信心满满,但市场对其快速扩张的忧虑仍然存在。
一位长期观察星巴克的业内人士分析称,虽然在一二线城市通过高端消费的方式抓住消费者心理取得了可观的业绩,但随着星巴克对三四线城市发展的下沉,这种依靠抓住消费者心理的扩张方式或将为今后的发展埋下隐患。
不可否认,星巴克的商业模式颇具优势——其带给消费者的特色鲜明的美国文化体验也很有吸引力,内控和外控管理做得到位,这无疑是其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不过,虽然这种模式在一二线城市能够让消费者接受,但随着星巴克的快速扩张,三四线城市能否接受也是一个巨大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