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俄比亚位于北纬6度~9度,东经34度~40度之间,处于非洲之角的中心,是内陆国。东与吉布提、索马里毗邻,西北和苏丹交界,北接厄立特里亚,南和肯尼亚接壤。[5]
地形
埃塞俄比亚境内以山地高原为主,大部属埃塞俄比亚高原,中西部是高原的主体,占全境的2/3,东非大裂谷纵贯全境,平均海拔近3,000米,素有“非洲屋脊”之称。高原四周地势逐渐下降。北部的达罗尔洼地降到海平面以下113米,为全国最低点。红海沿岸为狭长的带状平原。北部、南部、东北部的沙漠和半沙漠地区约占全国面积的25%。西门山脉的达善峰海拔高度为4,623米,为埃塞俄比亚全国最高峰。[6]
气候
埃塞俄比亚由于纬度跨度和海拔高度差距较大,虽地处热带,但是各地温度冷热不均。每年6-9月为大雨季,10-1月为旱季,2-5月为小雨季。由于不同季节和地区降雨不均,易出现局部干旱。气温范围为9.7℃-25.5℃。年平均温度为16℃。[5]
水文
境内河流湖泊较多,青尼罗河发源于此,但利用率不足5%。[1]
自然资源编辑
已探明的矿藏有黄金、铂、镍、铜、铁、煤、钽、硅、钾盐、磷酸盐、大理石、石灰石、石油和天然气。马来西亚、沙特阿拉伯、英国、苏丹、约旦等国公司在埃塞俄比亚进行油气勘探开发。水资源丰富,号称“东非水塔”
咖啡(这种咖啡在当地的官方语言阿姆哈拉语中称作“卜那”)煮好了,品尝咖啡之前,还要上一道点心,女主人将盛点心(一般是面包或蛋糕)的盘子和分点心的小刀送到客人的面前, 由客人将点心切开,有点类似于分切生日蛋糕。这可能就是我们今天称之为咖啡伴侣的东西吧。
当客人们都取用了点心以后,咖啡仪式的重头戏就开始了。女主人将浓郁的咖啡液从咖啡壶里倒入放在小桌上的像我们喝功夫茶一样的小小的陶制或磁制的咖啡杯里,用托盘一一端给客人,托盘里另外有一个小陶罐装着砂糖,客人可以按自己的喜好取用,
当地人喜欢在咖啡里加许多糖,也许这是因为他们的咖啡特别地浓郁而有些味苦吧。
第一道咖啡阿姆哈拉语中称作“阿布”,味道很浓。虽然只有小小的一杯,饮后使人精神兴奋,感觉上与国内喝到的速溶咖啡是完全不同的。相比之下,速溶咖啡较清淡,好像清茶一盏,“阿布”则较浓重,就是醇酒一杯。这是一种可以使咖啡散发的香味长期地留在口腔里回旋的饮料。
喝完第一道,女主人在壶里再加上些水,继续煮沸。不久第二道咖啡,“托拿”就可以享用了。“托拿”的味道稍淡,但是更醇厚。对此我颇有好感。因为它既不太苦,无需添加很多的砂糖,又富含咖啡的原味,可以细细地品尝。
第三道咖啡称为“伯卡”,相形之下淡了许多,已经是进入尾声了。
围炉品尝着正宗的埃塞俄比亚咖啡,原始、古朴和闲适、优雅共存,加上主人的虔诚的表演和热情的接待,套用一句流行的广告语,这才是“味道好极了”。 每周一次的咖啡仪式使我对当地的咖啡仪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临回国前,女主人一定要送我全套煮
咖啡的器具,当然还有正宗的埃塞俄比亚出产的阿拉比卡咖啡豆。拙朴的土陶制成的咖啡壶、瓷熏,真的让我非常喜欢;而在选咖啡杯的时候,虽然我更中意黑黑的当地陶土杯,但她却执意要送我细瓷杯,她说这个更好,光滑,耐用,更具艺术欣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