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旺达自殖民时代起便开始种植咖啡,虽然农作物以咖啡为主,但卢国所产的咖啡品质并不突出,咖啡世界中的地位低微,鲜少有人问津。卢旺达种植的咖啡品种多为波旁种,有“千丘之国”之称的卢旺达拥有高海拔的山地环境和肥沃火山土壤以及丰沛的降水量,有着利于咖啡树生长的气候。品种的优势加之优良自然条件,本应该生产出品质上乘的咖啡,但为什么其咖啡品质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呢?原因就出在了后期的处理环节上。不恰当的处理方式,会降低咖啡的品质,白白牺牲了掉许多好风味。采收、种植、处理、分级、运输等几个环节都会直接影响到咖啡生豆的品质,其中某一环节的把控力的缺失都会成为造就好咖啡的绊脚石。
咖啡果实在采摘后需要尽快运送到处理厂进行处理,但因其国内设施匮乏,无法在第一时间对果实进行处理。果实在被采摘后堆积在一起,因缺乏通风会持续发展加速发霉和腐烂,腐败的果实会影响咖啡的品质,出现瑕疵风味。
而近些年的卢旺达在咖啡的生产加工环节有了很大的进步。首先咖啡果经由人工采摘;全国各地咖啡设立咖啡生产合作社,对咖啡农进行技术上的指导;咖啡农在采摘后尽快送往咖啡处理站进行清洗和筛选,挑选成熟优质的咖啡果进行加工
卢旺达人自殖民时代起便开始种植咖啡,但直到1999年,其产物仍被归为C级以下、在全球市场中
乏人问津。品质欠佳的原因是农人没有清洗咖啡豆的固定程序,也没有及时将咖啡果按规格加工。买家以每公斤0.33美元选购咖啡豆,农人们靠著低价赚得的微薄利润维持温饱,但仍处于贫困状态。
1999年,220户咖啡种植者为解决此病端,于马拉巴一带(从前布塔雷省的一部分)组成了公会。公会成员中,许多农人因1994年集体屠杀而与亲人天人永隔,也有的丈夫入狱,或因被指控参与屠杀,而被押至传统噶卡卡法院(gacaca)面对审判。他们为公会取名“阿巴乌札姆甘比”(Abahuzamugambi),在卢旺达语中指的是“齐力合作以实现目标的人们”。农人们希望藉著成立此公会,能直接与吉佳利的出口商合作,取代原先透过中介运输公司、被层层剥皮的方式,进而提高收益。农人们分配其利润,并将其用于购置工具、肥料与种子上,以增加产量。
2000年,马拉巴市长向位置邻近于布塔雷市的卢旺达国立大学(UNR)请求发展援助;隔年,卢旺达国立大学协助成立了联合加强卢旺达农业合伙计画(PEARL)。PEARL计划同时也得到了数个组织的支援: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密歇根州立大学、德州农工大学,另外许多卢旺达组织,包括卢旺达国立大学、国家农业实验所(ISAR)与吉佳利理工管理学院(KIST)等,亦投入计划中。2001年二月,PEARL着手与阿巴乌札姆甘比合作改良咖啡品质,以满足美国专业咖啡市场的标准,进而将咖啡销往美国。
马拉巴咖啡农人首要解决的问题是设立一座清洗站。咖啡果在摘取后十二小时内,必须运至清洗站洗去咖啡豆外皮下所被覆的糖,否则咖啡的风味将大为受损。2001年七月,靠著UNR、卢旺达文化工业部(Office des Cultures Industrielles du Rwanda,OCIR-Café)、ACDI/VOCA与ISAR所资助的资金,他们在塞伦布区(Cyarumbo)靠近主要道路处,建立了第一座清洗站。但清洗站一直迟至收获季节方才启用,因此当年收获中仅有200公斤(441磅)受到洗净。然而,结果却出乎意料的好。2002年清洗站升级,以供应更多咖啡的加工。ACDI/VOCA负责提供资金,修筑引入胡叶山(Mount Huye)矿泉水、帮助提高清洗站效率的管线。管线于2002年三月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