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俄比亚的咖啡豆生长在接近自然的环境中,经过多年在同样生长条件下的种植,目前埃塞俄比亚咖啡豆已经逐渐适应了这里的环境。 超过60% 咖啡豆为森林产咖啡或者半森林产咖啡。
大面积种植咖啡的村庄所生产的咖啡大约占到了全国咖啡总产量的35%。这些采用多层咖啡种植体系的咖啡种植农场得到了精心护理。咖啡种植农户并不使用化学肥料,而是使用落叶、动植物残骸增加土壤营养, 除了咖啡,农户还频繁种植非咖啡作物。甚至连占全国咖啡总产量5%的庄园咖啡(由国有农场生产的咖啡)也呈现出森林类咖啡生产的特性。
地处最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下,埃塞俄比亚每年生产独一无二的高品质咖啡。埃塞俄比亚的咖啡种植周期每年会为国家带来收获的喜悦。美丽的白色咖啡花会在每年的三月至四月间竞相开放并且会结果。只有成色最红且生长成熟的果实才会在9月到大约12月之间被选中作为咖啡原料。新咖啡的出口从每年11月或者12月开始。
咖啡风味简介
埃塞俄比亚拥有独一无二、区别于其他的不同风味,为全世界的客户提供了广泛的口味选择。
在埃塞俄比亚的西南部高地,卡法(Kaffa)、谢卡(Sheka)、吉拉(Gera)、里姆(Limu)以及亚宇(Yayu)森里咖啡生态系统被认为是阿拉比卡(Arabica)咖啡的故乡。这些森林生态系统同样拥有各种具有药效的植物、野生动物以及濒危物种埃塞俄比亚的咖啡仪式是从女主人用当地的一种青草铺设一块2-3平方米的地坪开始的,地坪铺好后,再准备烘烤咖啡豆的小炉灶和放置咖啡器具的小桌。
接着是清洗咖啡豆。先取来一钵淡绿色的咖啡豆,把它们放在小淘箩里淘洗干净,就像我们淘米一样,洗好后取出来平摊在一块略带微凹的铁盘上,然后将铁盘架到用木柴或木炭作燃料的小炉灶上,开始烘烤。 在烘烤过程中,女主人不时地用一个弯曲的铁棍拨弄翻炒,随着温度的增加,咖啡豆的颜色由淡绿变成了金黄,水分被蒸发的咖啡豆开始开裂并散发出淡淡的香味,就像我们通常在咖啡馆闻到的一样,只是淡了许多。再烘烤下去,咖啡豆就变成了深褐色,香味也随之变浓。
烘烤完成后,接着的工序是粉碎咖啡豆。女主人将铁盘撤离到炉灶外面,稍加冷却,将烘烤好的咖啡豆倒入一个约30厘米高、类似我们加工中药的铁臼中,用一根铁杵舂着,将咖啡豆舂碎成咖啡粉末。这动作可并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要用一只手扶住下面的铁臼,另一只手要高高的举起,因为只有举得高,舂得才有能力。要用力将铁杵准确地捣入铁臼的小口中,没有经验的人恐怕就只会砸到自己的手了。 也曾好奇问过,为什么不把咖啡放在铁磨或者咖啡机里磨呢?主人告诉我,若用机器磨,由于咖啡豆和金属的高速摩擦,带来了许多铁器上的杂质,加工后会影响到咖啡的纯正风味。
咖啡粉做成后, 女主人端着盛放着咖啡粉的土陶盘,轮流送到参加仪式的来宾面前,让大家闻香。 接下来把舂好的咖啡粉灌到一个土陶制的高颈咖啡壶内,加水后放在炭炉上煮,咖啡壶的高颈口上,有一个特制的木塞,形状有点像孩子玩的木陀螺,不过是有点象粗制滥造的那种。木塞的作用,一是为了保温,因为当地海拔2500多米,咖啡液煮沸的温度较低,壶口敞开,不利于温度的保持;二是在咖啡煮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