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需要厘清的是,我们其实或多或少都够分辨出咖啡细微之处:例如,手中这杯咖啡,唔,很香,不过分刺激的酸,有点类似…葡萄柚,上顎会有回甘的感觉等等。在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经过训练,我们都清楚自己是否喜欢它,或者是不是存在特别让人不悦的味道。喝咖啡不是个附庸风雅或是厉害的人才懂的艺术,喝咖啡就和到处寻找巷内美食一样,没有一窝蜂与打肿脸充胖子的必要,喜欢?或是不喜欢?跟所有的经验类似,喝多了也有机会变行家。在真正认识咖啡的复杂风味之前,我们先了解人是怎么感觉咖啡。
感觉,属于人体的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任何感觉都是由周边感觉受器(接受外在变化),传入神经(传递变化)与中枢神经(解读变化并进一步反应)组成。我们在感觉食物时,是嗅觉与味觉共同接受外界的化学变化的结果。当食物中的特定分子刺激周边接受器后(如,嗅球细胞上的接受器会擷取味道分子(tastant),而味觉细胞上的接受器会接收气味分子(odorant)的刺激),化学性的刺激与耦合会触动离子通道与细胞内的传讯系统,造成膜电位的改变,藉由嗅神经与舌咽神经传递到中枢神经,由大脑皮质接收后与记忆系统连结而决定后续反应。
以味觉来说,大部份生理学教科书认同的是,人类具有辨识以下四种味道的知觉:甜,咸,酸,苦。此外,还有辨识特定胺基酸的味觉,包括与肉类蛋白质息息相关的脯氨酸,这种味觉称为「鲜」(英文中的Savory,日语的 Umami,华人所熟悉的味精便是提供这种味觉的调味)。这些味道都可能存在所有食物中,咖啡也不例外,这五种味觉是咖啡复杂味觉的基础。
味觉细胞上的接受器与离子通道,会决定这个细胞所接收的特定分子。例如,甜味是由一种称为G–蛋白的接受器辨识,而咸味是透过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辨识。近几年分子生物与蛋白质体的发现,让每种味道的机转和传递路线更为清楚,同时也开啟我们对味觉的新视野。过去以为舌头上有所谓「味觉分区」,认为前后左右舌面辨识不同的味觉。而目前的定调是,每个味蕾细胞由多种味觉细胞组成,每种味觉细胞各自侦测对应的味道分子,而每个味觉细胞只表现同一类型的接受器。因此,舌面上所有的味蕾细胞皆能感受甜,咸,酸,苦,鲜等味道。由于我们接触的多数食物,都有不止一种的味道,可以同时刺激好几种味觉接受器,如果再加上嗅觉与温觉刺激等,单单是「尝味道」这件事便是相当复杂的。
而以嗅觉来说,嗅觉与记忆的连结更为紧密。不同的气味分子刺激不同的嗅觉细胞产生反应,并将气味的讯息传递至嗅球,再经由嗅神经传递至大脑。由于嗅球与主管长期记忆和情绪的边缘系统相当邻近,会同步将分析后的讯息后送至边缘系统,与过去经验和反应连结。这也是为什么在品常特定的非洲豆时,能够认出其中的花香,而且还能进一步指出是茉莉花香的原因。
说到底,所谓的品尝其实是一件相当复杂的生理过程,我们知觉的食物风味,是多种感觉在大脑整合后的产物。不单是品常当下的知觉感受,过去经验和记忆,更是影响了我们对食物风味的认知,同时会随著经验的次数与反馈不断深化与修正,影响了我们最终的知觉。而咖啡领域中为人津津乐道的体验方法(亦称「杯测」Cupping),其实就在每次品常中,以系统化且具体的方式描述知觉,同时与经验连结,使抽象的味觉体验得以回溯并记录的过程。
关注公众号,发送 69813 免费阅读全文
2016-07-20 14:12:43 责任编辑:未知
单品咖啡
常见的咖啡产区
非洲产区
埃塞俄比亚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达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晒)-
肯尼亚咖啡-
卢旺达咖啡-
坦桑尼亚咖啡-
亚洲产区
曼特宁咖啡-
黄金曼特宁-
云南小粒咖啡-
美洲产区
哥伦比亚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产区
危地马拉咖啡-
哥斯达黎加咖啡-
巴拿马咖啡-
翡翠庄园红标-
蓝山一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