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波咖啡浪潮(2003~今)
2008年金融危机,星巴克受到重创,2009年初时星巴克股价已跌破10美元。若不是靠推出VIA速溶咖啡包以及Frappucino星冰乐的话,生死难料。
就在星巴克收缩兵力重整阵型之时,第三波的新锐精品咖啡馆正在抢占星巴克退缩而留出的市场,而提到这些咖啡馆,就必须要提到我们三艘旗舰,知识分子Intelligentsia Coffee & Tea,树墩城Stumptown Coffee Roasters,反文化咖啡Counter Culture Coffee,这三家店在刚刚开始的时候都有一些特点:严格要求咖啡烘焙,员工选用培训,把店嚣张地开在星巴克旁边。不怕星巴克,就怕咖啡不如人。这种精神贯穿了第三波咖啡浪潮,哪怕是现在,在中国,张老师也经常能见到人们把第三波新锐咖啡馆拿来与星爸爸做对比,对后者极尽批判之言。
Intelligentsia Coffee & Tea
知识分子咖啡
自从美国咖啡师大赛(ABC, America Barista Championship)于2003年开办以来,知识分子就拿下了4位冠军,其中2009年与2010年的卫冕冠军Michael Phillips还击败了欧洲选手,夺下了世界咖啡师大赛(WBC, World Barista Championship)的桂冠,由于得奖太多,知识分子宣布以后不再参赛,以维护咖啡界的发展均衡。
知识分子的最大特点即在于它首次采用了直接交易(direct trade),在店面刚刚开张时,他们向咖啡进口商买生豆,把好烘焙和萃取关,就能做出远超隔壁星爸爸的咖啡。但是越做越发现,每次杯测时生豆都好坏无常,已不是知识分子能够控制的,两位大股东决定跑一次产区,看看生豆处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2000年,他们的处女行选择了危地马拉产区,一位股东Jeff回忆道,“从来没想到庄园藏有多少足以影响味道的因素,不同月份,水土,海拔,品种与处理方式的咖啡风味明显有别,产区才是万味之母”。而当时的咖啡农们还没有精品的概念,将数十个不同庄园的咖啡豆一起堆放,咖啡果不分青红乱摘。此时的咖啡农已经不仅仅是生产者而已了,更是和精品咖啡休戚与共的伙伴。只有把咖啡农养肥了,他们才种的出好咖啡。消费大国应该提供最新技术,改良品质,与咖啡农进行合作。
于是直接交易诞生了,咖啡馆和咖啡农的直接交易直接炸出了精品咖啡的透明性(transparency),人们开始知道咖啡的生产地的环境特点,咖啡豆是水洗还是日晒处理等等咖啡豆的精确信息。到现在,知识分子已经与三千多咖啡庄园有了技术交流与合作关系,知识分子的咖啡采购者每年有9个月都在跑咖啡产地。现在签下的合约不含咖啡中间商的利润的话,采购价不升反降,而咖啡农装进口袋的利润比原来还要高20%~30%。咖啡采购价以杯测分数为准,所以咖啡农们也乐意惊心培育出最棒的咖啡。“直接交易”是咖啡界的一大突破!
知识分子咖啡推出了黑猫经典浓缩咖啡豆(black cat classic espresso),采用中到中深烘焙,大概在二爆开头就出锅,跟星巴克的二爆收尾出锅有很大差别。由于黑猫一直采用节令豆,所以配方经常会改换,但是唯一不变的是超高质量,完美诠释了第三波柔酸清甜的咖啡美学,于第二波的重烘不同。虽是浓缩专用豆,但是与虹吸和手冲的兼容性也很强,是一款全方位豆。
知识分子从1995年开始混到2010年,只在芝加哥和洛杉矶开出6家店,2座烘焙厂和一个实验室,与短短十几年开了一万多家店的星巴克形成了鲜明对比。为了保证质量,知识分子的经营者放弃了数量,但是反而获得了比星巴克在咖啡界更大的影响力。小而精和大而泛的两种风格的撕逼大战,所有咖啡从业者也要想办法站个队了。
Stumptown Coffee Roasters
树墩城咖啡
如果有人认真看了“一部关于咖啡的电影”的话,就可以发现这个Stumptown咖啡的内容在电影里是很大一部分。
树墩城是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的绰号,1999年树墩城咖啡的第一家门面就开在这里。虽然跟知识分子的1995年开张比起来晚了4年,但是风头不输前者,被《时代杂志》封为了“新星巴克”,赚人眼球。
截止2011年,12年来树墩城在波特兰开了5家店,在西雅图有两家,纽约两家,荷兰一家。杜安(树墩城创立者)在去非洲产地考察途中,在荷兰歇脚,却发现荷兰喝不到好咖啡,品质远逊北欧和英国这些成天喝黑咖啡的国家。于是2010年3月时他在阿姆斯特丹开出了第一家海外店,这也是第三波咖啡馆首次把触手伸出美帝,这家店广受荷兰人好评。
2009年9月树墩城在纽约曼哈顿开张一店,被誉为东部最酷咖啡店,咖啡师们身着五六十年代绅士帽和领带,往往双手开工冲煮咖啡,咖啡厅内只有立桌站位没有座位,最嗜潮的纽约人蜂拥至此,就为了尝尝名闻美帝的卷发器(Hair Bender)拼配浓缩咖啡或者是手冲庄园咖啡。杜安为了纽约店的生意,还是在纽约布鲁克林开了个烘焙厂,免得从波特兰运,降低咖啡新鲜度(波特兰在美帝最西,纽约在美帝最东,隔了几个时区)
2010年9月纽约的二店开门,称为泡煮吧(brew bar),只卖滤泡式咖啡,主攻六款咖啡器具:法压壶,Chemex,德国手冲滤杯Melitta,Hario滤杯V60,爱乐压还有聪明杯。店内提供随产季不同的35种咖啡豆(多的我吓duang了。。。),这也彰显出手冲等滤泡式开始在美国吃香了。原来被认为是简陋粗俗的全人工泡煮反而开始反攻机器冲煮,实在有意思
树墩城的“卷发器”拼配豆和“黑猫”拼配有很多相同点。不过卷发器用的豆品种会多一些,采用拉丁美洲,肯尼亚,水洗耶加和印尼亚齐产区的湿刨豆,我们一看这么多浅中焙的酸味豆,出的意浓应该会尖酸吧?实则不然,树墩城的烘焙技术高超,把有机酸磨得清甜且富有水果味,多重产地更是带来了多重风味。看看第三波带出来的拼配豆就不难发现,第三波在烘焙手法上重浅烘而非深烘,恰恰体现了第三波“喝咖啡原味”的思想。
Counter Culture Coffee
反文化
在这个讲求人工滤泡精品咖啡的年代,对咖啡师的技术要求则是越来越高,我们需要有人来教大家冲咖啡的正确姿势。反文化咖啡就此诞生。
卖咖啡不如教咖啡,反文化不是卖咖啡的咖啡馆,而是提供熟豆销售和咖啡教学的圣地。如果说树墩城和知识分子是奋战在前线的士兵的话,那么反文化就是为新手和从业人员提供再教育的黄埔军校。课程有很多,咖啡萃取理论,咖啡师初级班,竞赛班,打奶泡化学,咖啡贸易史,品种,处理法,杯测等等等等。俨然就是咖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