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厘(BaLi)岛是印度尼西亚着名的旅游区,距印尼首都雅加达1000多公里,与雅加达所在的爪哇岛隔海相望。巴厘岛面积5560多平方公里,人口约315万。巴厘岛处于热带地区,气候炎热而潮湿。
巴厘岛上大部分为山地,全岛山脉纵横,地势东高西低。岛上还有四五座完整的锥形火山峰,其中阿贡火山海拔3142米,是岛上的最高点。沙努尔、努沙-杜尔和库达等处的海滩,是岛上景色最美的海滨浴场,这里沙细滩阔、海水湛蓝清澈。每年来此游览的各国游客络绎不绝。
巴厘岛
巴厘岛
巴厘岛居民主要是巴厘人,因为历史上受印度宗教文化的影响,大都信奉印度教。全岛有庙宇12500多座,因此,巴厘岛又有“千寺之岛”的美称。巴厘人的古典舞蹈典雅多姿,在世界舞蹈艺术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巴厘岛不但天然景色优美迷人,其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的丰富多彩也驰名于世。巴厘人的古典舞蹈典雅多姿,在世界舞蹈艺术中具有独特的地位,亦是印尼民族舞蹈中一枝鲜艳的奇葩。其中,狮子与剑舞最具代表性。
巴厘的雕刻(木雕、石雕)、绘画和手工业品也以其精湛的技艺,独特的风格遐迩闻名。在岛上处处可见木石的精美雕像和浮雕,因此,该岛又有“艺术之岛”之誉。玛斯是该岛着名的木雕中心。巴厘的绘画别具一格,大都是用胶和矿物颜料画在粗麻布或白帆布上,主题取材于田园风光和人民生活习俗,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因此,巴厘岛素有“诗之岛”、“东方的希腊”的美称。位于岛中部的乌布是绘画中心,博物馆内保存着许多历史文物和巨幅绘画。
在岛中部的生宜有着名的猴子庙,猴子成群结队。其北有风景优美的比都库湖。着名的京打马尼,气候凉爽,由此可远望顶峰终年烟雾迷朦的巴都火山。巴都山下的巴都湖也以风光优美着称。岛东南部的格龙宫是着名的古代巴厘王朝法庭所在地,宫殿气派雄伟,四面有护城河,屋顶绘满犯人受刑时的画像。岛西南海滨的丹那乐,岸边高地建有庙宇,因长年海浪冲蚀,使此地与本岛相离25米,形成孤岛,每当海潮上涨,庙宇在波涛中似沉似浮,宛如水中宫殿。
巴厘岛居民每年举行的宗教节日近200个,每逢节日,歌舞杂陈。由于巴厘岛万种风情,景物甚为绮丽。因此,它还享有多种别称,如“神明之岛”、“恶魔之岛”、“罗曼斯岛”、“绮丽之岛”、“天堂之岛”、“魔幻之岛”、“花之岛”等。
在自然科学上,1869年生物学家华莱斯还发现巴厘岛是亚洲大陆的“末稍”,典型的亚洲动物分布至此为止,而在它东方仅隔宽度不到40公里的海峡的龙目岛,动物即属大洋洲种。
巴厘岛的经济以农业为主,盛产稻米、玉米、椰子和咖啡。农业生产多以集体合作形式进行。2002年巴厘岛爆炸案及2006印尼海啸后,巴厘岛的白沙滩已不如从前,当地旅游业受到重创。如今已快速恢复。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巴厘岛人为从印度尼西亚其他岛屿迁徙而来的史前人类的后裔,至今还保留他们自己的民族个性和人种特征,以及最适合他们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的社会价值观。
巴厘岛
巴厘岛
根据文献记载,最早接触外部世界改变他们生活的是来自印度的商船和旅行者。他们带来了印度佛教和知识。因受其影响,巴厘岛居民大都信奉印度教,是印尼唯一信仰印度教的地方。但这里的印度教同印度本土上的印度教不大相同,是印度教的教义和巴厘岛风俗习惯的结合,称为巴厘印度教。巴厘岛的佛教不断地向周围的爪哇地区输送,同时爪哇的满者伯夷(Madjapahit)王国的伊斯兰教也在影响着巴厘岛居民。两个宗教派别在一段时期内相互共存,后来因躲避穆斯林胜利者,数千名印度牧师、贵族、士兵和艺术家和工匠从周围的爪哇群岛来到巴厘岛。使得巴厘岛的印度宗教势力不断发展和壮大并成为岛上的主要宗教派别。
以后西方人发现了这个岛屿,1585年,一艘葡萄牙轮船在武吉(Bukit)海岸搁浅,大多数的船员被海水淹死,仅有几名幸存者。幸存者们得到了很好的款待。后来又有3个荷兰航海者登陆巴厘岛探险。回去的时候只有1个人,其余2人被岛上的美丽风情吸引,留了下来。然而此时巴厘对西方世界而言依然是一个陌生的地方。19世纪荷兰人决定征服巴厘。信奉印度教的巴厘信徒基本上是和平主义者。抗争失败后,他们做了悲剧性的选择:1906年面对枪炮,巴厘人大规模自杀以抗拒荷兰人的统治。十九世纪,荷兰人取得整个巴厘岛的统治权。但他们保持了巴厘岛文化特色不变。
此后法国和英国也对巴厘岛发生了兴趣,但他们没有像荷兰那样在那里站稳脚跟。此后反对皇室的内战发生,这一段时期是巴厘岛历史上最混乱的的一页。
1949年印尼独立。苏哈托政权稳固之后,巴厘岛重新恢复活力,成为印尼政府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印尼的旅游外汇收入有将近一半来自巴厘,每年达20亿美元之多。尤其在东南亚金融风暴以后,外国投资基本停止进入印尼,巴厘岛的经济地位愈加重要。巴厘虽然与爪哇岛联系紧密,但大多时候,却是与爪哇并行独立发展。即使是在西方殖民时期,也基本保持一个比较超脱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