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未知 来源:手冲咖啡: 咖啡知识 > 塞风壶 > 2025-07-19 03:57:21
更多精品咖啡知識,請關註微信公眾號:前街咖啡
一套酷似实验室理工范儿的仪器,搭配一盏卤素灯或酒精灯,透过火光能看到在热水中翻腾而起的气泡,倒入咖啡粉的同时飘来一阵沁人心脾的香气,降温后迅速回流的液体变得深沉,轻抿一小口,味道圆润而平衡。对比其他冲泡方式,舒服和治愈,是前街对虹吸壶咖啡最深刻的印象。
虹吸壶的历史比手冲咖啡更悠久
虹吸壶的英文名是“SIPHON”,所以也叫塞风壶,它是利用水加热后产生水蒸气造成的热胀冷缩,将下壶的热水推进上座与咖啡粉融合,待温度降低时,水又会通过真空管流回下壶中,从而得到咖啡液。
关于虹吸壶的起源,我们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比手冲要早近百年。跟据相关记载,1826年,德国物理学家Johann Norremberg运用实验室里的器材发明了虹吸壶,他的本意是为学生展示蒸汽的力量,因此并未申请专利,他的设计也没有流行。
到了19世纪中期,这套器具在法国发明家Marie Fanny Amelne Massot手里进行了改良,上下对流式虹吸壶从此诞生,她在1842年取得相关专利,这套器具才得以进入市场销售。
大约在同一时期,苏格兰工程师罗伯特·纳皮尔(Robert Napier)设计了他的纳皮尔咖啡壶(Napier Coffee Pot),这种设备同样是利用真空原理来冲泡咖啡。虽然它在1856年获得了机械工程师学会的奖项,但Napier却从未为此申请过专利。
自此以后,同类型的真空冲煮器具开始在欧洲各地流行起来,并传入了美国等地。不过,由于后来自动滴滤式咖啡的诞生,美国人对虹吸壶的使用也逐渐减少。
虹吸咖啡文化的兴起
聊到虹吸壶的普及,前街就不得不提广泛应用这套器具的国家——日本,以及主卖虹吸壶的知名企业KONO——河野公司。
在我们的印象里,日式咖啡向来偏爱深烘焙,讲究的是一个香、浓、醇、厚,外加日本人先天对于工艺精致且具有仪式感的事物情有独钟,所以当引进这种设备后,虹吸壶便以其优雅的冲泡过程和扎实咖啡口感深深地吸引了他们注意,成为本土精品咖啡文化重要的一部分。
1925年,KONO的创办人河野彬正式成立公司,并开发了一套直立式虹吸壶,随后在1964年由第二代社长河野敏夫进行不断改进,便有了更接近我们今天看到的虹吸壶造型。第二代虹吸壶的诞生,恰逢日本咖啡热潮兴起,在日式深烘的衬托下,不仅使虹吸壶得到进一步的普及,广泛应用于各大精品咖啡馆,更是发展出独到的日式虹吸美学。尽管时过境迁,如今各种新型萃取器具层出不穷,但虹吸壶仍是很多日式精品咖啡馆必备的冲煮方式。
后来,这种咖啡冲泡仪式也不再局限于日本境内,它的美学与精髓开始漂洋过海,比如深受日本咖啡文化影响的台湾人,就在店内加入了这种“时尚单品”。而国内最早流行虹吸壶,则是台式商务咖啡馆在内地兴起时,随之带来的。
虹吸壶的使用方法
首先,我们先将所有器具准备好,然后将目标水量倒入下壶中。
2025-07-05 17:50:07 责任编辑:未知
常见的咖啡产区
非洲产区
埃塞俄比亚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达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晒)-
肯尼亚咖啡- 卢旺达咖啡- 坦桑尼亚咖啡-亚洲产区
美洲产区
中美洲产区
本站推荐: 卡蒂姆咖啡豆| 季风马拉巴咖啡| 牙买加咖啡| 西达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亚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黄波旁咖啡| 巴拿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马拉卡杜拉咖啡豆| 罗布斯塔咖啡豆特点|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点| 巴西摩吉安纳咖啡| 巴西咖啡豆风味特点| 乌干达咖啡豆风味| 西达摩咖啡豆特点| 后谷咖啡云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亚红樱桃咖啡| 哥斯达黎加塔拉珠咖啡| 单品摩卡咖啡豆的特点| 卢旺达单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风味| 哥斯达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点|
专业咖啡知识交流 更多咖啡豆资讯 请关注咖啡工房(微信公众号cafe_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