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机器的差异和滤碗差异对咖啡的影响

作者:咖啡沙龙网 来源:手冲咖啡: 咖啡知识 > 咖啡技术 > 2024-11-05 23:19:45

  其实这里面涉及了两个更广泛的问题

  1. 如何在不同机器上控制流速

  2. 如何在不同机器上把控风味

  第一个问题很好解决, 第二个问题就有点复杂了。 但操作的过程却绝非那么高深。 说白了, 就是不断尝试罢了。 当然这里有一些前提基础的。

  首先第一个问题, 我问了XLW2007一个问题, 即Astoria的粉量上限到底是多少。 如果真的要比赛, 要严肃批评XLW2007同学的哦, 因为实际上功课做了不足。 在这里, 我要拿一个好娃娃, 也是另一个即将是管理员的米同学做一个榜样。

  由于今年我也会参数, 米同学也会。因此我们实际上在很久前就开始对此机器的参数进行了了解。 这里面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就是53mm口径的滤碗到底能装多少粉。 米同学, 给了我一份图文并茂, 并有测量过的数据报给了, 我这里截取一段他给我的文字,给我的回复是这样的:

  很认真吧! 我们就拿这台机器的案例来举例, 由于那台机器由于种种原因无法通上电源。 但根据各个方面指数来看, 最多也就能扣上不超过20g的粉。 一般而言, 大约18-19g的粉, 就已经算是比较满了。 如果我比赛, 则会给我几个信息, 如果我从marzocco, 或者wega的机器上做咖啡, 那么我首先要降低粉量达到我需要的萃取率, 我的研磨度也要相应调节。 (调细)

  实际上, 即使是同一个口径的滤碗, 不同机器也需要调节的, 这个原因我在后面会详述。 因为如果为了达到需要的流速, 用XLW1007案例, 原先滴不出来, 那么很显然, 是需要逐步降低粉量或者加粗来达到应有的效果。 由于你调节研磨度的粗细, 需要清空一些粉才能达到, 那么我建议是逐步递减粉量方式来进行调节。 终究会达到你要去的流速。

  因此, 再直白点, 你甚至不需要理会这是53还是58, 就假设是一台不同机器, 流速慢, 要逐步递减粉量即可。

  在调整过程中, 有几个大前提,

  1. 一次只能改变一个变量。 虽然有时候通过经验可以既调节研磨机同时又控粉。 但初期不建议这么做。(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暗示, 你是否能保证在调节研磨度时候,能保证粉量, 压粉都控制的一模一样, 基本功了)

  2. 每次都不要调节幅度过大, 否则会随时有矫枉过正的问题。

  3. 调节发现正常, 需要再重复两次, 确保其一致性。

  我发现很多咖啡师心很急, 一个大动作,几乎是用来试手气的。 而且一慌乱, 粉量也高高低低不一, 最后都不知道是哪个环节改变了最终结果。

  我相信, 按照这个模式终究会有一个满意的流速, 但合理的流速未必能带来合适的风味。 这将是下一个环节, 不同机器到底对咖啡有怎样的影响?

  我总喜欢在讨论这些问题时候穿插一些话题。 今天就举两个例子,我的烘焙师为例Bruno , 他不仅仅是烘焙师, 也是澳洲精品咖啡协会的委员, 我最佩服他的是两点, 第一点是他完全可以根据顾客的风味来拼配和烘焙出想要的风格, 第二点是几乎变态的感官明锐度。

  但, 他也有无奈的地方,即他无法得知自己的咖啡豆在所有不同机器上到底会有怎样的风味。 所以在他的烘焙房里, 有两天完全不同的咖啡机, expo商业机(和我们的家用完全不同), 以及一台marzocco的linear。 啊。。。。可以想象大夏天, 我在这个没有空调的房间里,并且两台60kg的烘焙机在滚动时候, 操作咖啡的状态吗。。。。

  的确, 这不是烘焙师的责任,理论上咖啡烘焙好了, 接力棒就要交给了咖啡师。

  而在咖啡师的高端培训中, 以veneziano为例, 我们需要在不知其咖啡豆为何种豆子情况下, 在15分钟左右不仅仅找到最佳流速, 同时最佳的风味点。 这里有一个很神奇的事情, 很多好的咖啡师在最后调节到的那个点都差不多的。 (这也是,将来我们要谈到品味框架的很重要的一个方向)

  那么, 回到主题, 咖啡机的不同之处到底会对风味产生则有的不同呢?为了把问题简单化, 我们假设每台机器的温度都是一样的, 而且都相对比较稳定。 这样可以看问题比较具体些。

  1. 单位时间的出水量

  这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可以把出水口比喻做洗浴的冲零头。 如果出水的孔多, 并且直径大, 那么咖啡的粉床接受水的机会就多。 风味自然会有差别。

  2. 出水的压力

  这也很容易理解。 水的压力大, 水在粉床中吸收的速度也会增快。

  3. 咖啡接触面

  这就牵扯到53 和58mm互相的问题了。 如果耐心看我提到关于espresso的倒叙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7371197/。 会发现, 如果面积大的粉床(58mm), 在最初时间吸收风味的几率是增大的。 但大面积的粉床也意味着其厚度的减少。 因此, 我们可能在后期继续萃取时候, 如果是同等质量的咖啡, 颜色的变化会快一些, 那也意味着饱满度会相应降低。

  这里需要提及的是, 增厚的咖啡粉饼,也同时相应的减少了通道效应的产生。 因为一孔到底的概率降低了。切不谈新下的咖啡遇水还会膨胀

  是的, 说到这里可能有点晕了。其实,这是我在53mm的dalla corte和58mm的la marzocco上同一款豆子进行尝试比较而来的结论。 虽然dalla corte是家用机, 但我尝试多次结果, 得到咖啡的风味和marzocco完全不同。 前者酸度偏低, 但我可以做了很醇厚, 而marzocco, 口感更加丰富和奔放。

  老实说, 第二个问题我讲了很多并不是很有用的信息。 因为这是我的一个经验判断罢了。 未必是一个公理。 而且可能还会有其他主导因素, 如dc的温度稳定性, dc的预倾功能和marzocco的完全不一样,还有滤碗的设计的等等。

  那么真正有意义的是什么呢, 还是对不同机器上, 通过尝试对感官的把控, 而这一个环节, 恐怕不是在线上描述那么直白了。

2014-06-12 16:02:04 责任编辑:咖啡沙龙网

单品咖啡

常见的咖啡产区

非洲产区

埃塞俄比亚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达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晒)-

肯尼亚咖啡- 卢旺达咖啡- 坦桑尼亚咖啡-

亚洲产区

曼特宁咖啡- 黄金曼特宁- 云南小粒咖啡-

美洲产区

哥伦比亚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产区

危地马拉咖啡- 哥斯达黎加咖啡- 巴拿马咖啡- 翡翠庄园红标- 蓝山一号-

本站推荐: 卡蒂姆咖啡豆| 季风马拉巴咖啡| 牙买加咖啡| 西达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亚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黄波旁咖啡| 巴拿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马拉卡杜拉咖啡豆| 罗布斯塔咖啡豆特点|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点| 巴西摩吉安纳咖啡| 巴西咖啡豆风味特点| 乌干达咖啡豆风味| 西达摩咖啡豆特点| 后谷咖啡云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亚红樱桃咖啡| 哥斯达黎加塔拉珠咖啡| 单品摩卡咖啡豆的特点| 卢旺达单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风味| 哥斯达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点|

专业咖啡知识交流 更多咖啡豆资讯 请关注咖啡工房(微信公众号cafe_style)

更多推荐

更多资讯

关注我们

  1. 关于我们
  2. 商务合作
  3. 推荐计划
  4. 投稿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