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国咖啡网 来源:手冲咖啡: 咖啡文化 > 2024-11-23 17:45:05
1、朱苦拉咖啡引种年代各自表述及问题的提出
1.1 记得那还是1995年春天,我和原华南热作两院的毛根海教授赴云南西双版纳考察时,有幸看到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黄俊雄、张星灿1994年发表在《热带作物科技》第3期“云南咖啡发展的回顾与展望”一篇论文,从中获得云南咖啡最早引种的信息,文中写到“是1902年法国传教士从自身的消费习惯出发,引种到北纬26°,海拨1400米的宾川朱苦拉”,由此“宾川朱苦拉”的地名在我脑海印迹里闪亮,并成为我梦寐以求和向往的小村庄。
1.2 笔者认真研读过四川大学张箭教授于2006年所发表的一篇论文“咖啡的起源、发展、传播及饮料文化初探”,文中指出“在中国学术界,还未见过从农业史、风俗史角度研究咖啡的论文和专著;也未见过在哪本农史书、历史地理书、饮食史书中有关于咖啡的一章、一节或一目”「1」。正是张教授的许多论述影响并鞭策着我们这一代咖啡工作者肩负起这一神圣历史使命,去填补这个领域里的空白。
1.3 从2008年3月以来,云南一家公司“先后召集中央、省内外近百家报纸、杂志、电视、广播、通讯社、网络媒体。根据新闻事件本身之需,分别采用实地采访、座谈会、见面会等形式。”、“2008年,媒体发表、播出了千余篇(幅、条)有关(某公司)的新闻、通讯、专题等作品” 「2」。一时间,惊现1892年中国咖啡的“活化石”、中国咖啡的“发源地”、云南小粒种咖啡的“祖先”、“他的父亲跟田神父是好朋友”、“中国咖啡鼻祖”等相继曝料,都依照一家谋体“新闻通稿”的口径,宾川朱苦拉苦咖啡引种年代是1892年「3」。鉴于此,我国从事热带农业的专家学者、咖啡工作者、一切爱好咖啡的人士和消费者对突如其来的软性文宣报导感到有些诧异。
1.4 有三个问题需要以科学的态度弄清楚:
1.4.1 关于朱苦拉引种年代究竟是“1892年”或是“1902年”?
1.4.2咖啡引种人法国传教士田德能(中国名)及他出资所修建的朱苦拉教堂是“基督教”还是天主教?
1.4.3朱苦拉咖啡是“云南小粒种咖啡的发源地”呢?或者仅是中国咖啡早期引种地之一。
2、关于朱苦拉咖啡引种是1902年的推算与调查
2.1 1981年冬天。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马锡晋副研究员、副所长对朱苦拉咖啡进行了实地科学考察。当时马教授见到的“高龄的社员”就是现还健在的杞光辉老人的父亲杞永清(受访当年78岁,1903年七月初七出生,1986年十月初七去世,享年86岁)。
2.1 2009年1月3日宾川县人民政府公开信息网刊登的记者陈清《八家媒体神秘探访朱苦拉》一文中称:“2008年最后两天,新华社云南分社、中国新闻报、中国经济时报、江南游报等八家媒体的10位记者徒步跨越“九十九道湾、八十八道坎”来到与世隔绝的人间仙境朱苦拉,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探究和考察,为开辟朱苦拉探险旅游、弘扬古老的咖啡文化收集第一手资料”。也就是说,当时八家媒体的10位记者都拿着上面所谈及的“新闻通稿”,突击性造访了朱苦拉村,所采访的老村长李福生和杞光辉两位老人,而1981年冬天,马教授赴朱苦拉咖啡科考访问及咖啡引种年代推算的是两位老人的父亲。
2.2 马教授与杞永清老人的访谈中有这样一段公开的文字记载:“据作为当时传教士仆奴,现已高龄的社员介绍,此咖啡树为原法国天主教所植,收获后,除了自己加工饮用外,并专送大理总教堂。咖啡种在教堂旁侧,属小粒种,来源不祥。推算为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所植,到今年已达八十高龄”。「4」然而在“2008年,媒体发表、播出了千余篇(幅、条)有关后谷咖啡的新闻、通讯、专题等作品”中全都表述为1892年,整整提前了10年。那么,究竟应该以那一种说法为准呢?针对这一早期实地考察的推算年代与20多年后的媒体表述年代整一个年代十年的差别展开了调查。为尊重历史,查找根据,笔者通过阅读收集、走访座谈、到图书馆、档案馆、政府部门翻阅书证和资料出处。
2.3 我国专业的咖啡科技工作者最早的科学考察是1981年冬天。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马锡晋副研究员、副所长对朱苦拉咖啡进行了实地科学考察,并发表过考察报告。“看了宾川朱苦拉1902年种植的咖啡树,虽已年达八十高龄,不但未见老态,还仍能正常生长结实;并经查证为我国现存小粒种咖啡树,树龄最高者后,频发人深省,它至少说明和提供了:1、灌木或小乔木型植物,由于生势较弱,一般寿命是不太长的,但朱苦拉的小粒种咖啡树虽已种植八十年,仍能正常成长,说明该物种的生命力是堪称旺盛的。2、对小粒种咖啡树寿命长短威胁最大的天牛和锈病等病虫害,我们在调查中并未发现此类病虫害或其受害遗迹,这更证明了在云南这类广大的燥热、高纬度,中海拔地区,小粒种咖啡树的长寿,不仅是由于气候条件能满足其生长要求,而且对其为害威胁最大的病虫害等也是轻的,不易酿成灾害的。三、朱苦拉小粒种咖啡树不仅成活了八十年,并仍能正常结实生长,且有较高收益,说明了此品种经济寿命之长,收入效益之高,不愧誉之为“摇钱树”的美名。更增强了我们积极研究发展,造福人民的信心和决心。四、过去国内外的生产,研究资料指出:小粒种咖啡投产数年的即行衰老,必须进行人工更新,才能获得活力,使之持续生长结实。管理上为了方便采摘,长到一定高度后即行摘顶,而从朱苦拉的老咖啡树看,本身即具有自然更新持续生长结实之力,并且摘顶过早,可否造成树势早衰,产量不稳之患,有待进一步探讨。五、在种性上,仍为一杂结合群体。红顶株(铁皮卡变种)占31%,绿顶株(波邦变种)占69%,与德宏,保山小粒种的群体组合比例相反,这可证明其品种及来源不是一致的(德宏,保山种来源于缅甸)。我们已将其原种分株采回种植,以作进一步观察研究。”
2.4 中共宾川县委统战部1988年12月编写《宾川县统战志》中第97页记载:“宾川天主教,是清末(光绪三十年)一九O四年,法国传教士田德能、段国章等人来宾川”。
2.5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志丛书《宾川县志》于1997年8月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第780页天主教一节中记载了朱苦拉咖啡引种人法国天主教传教士田德能何时被派到朱苦拉修建天主教教堂的,也就是引种咖啡的准确年代。《宾川县志》原文所载“清光绪三十年(1904),法国天主教传教士田德能,(中国名)受大理教区教会派遣,带鲁鸿儒(法国籍)、邓培根(四川人)、到宾川及附近地区传教,田任司铎(神甫)先至力角、片角一带,宜传教义,发展信徒。”、“是时,鱼泡江地区东升“顺江王”张邑清飞扬跋扈,强占土地和人口,民愤极大。彝族杞干文等人请田德能帮助诉讼,官司打赢后田德能获得很多田产,天主教徒很快发展到数百人,势力影响到今平川、古底、钟英的很多地区。田德能出资在彝族聚居区朱苦拉村(原称绕过来)建经堂一所,由鲁鸿儒专管,下有修士、修女、佣人。田、邓二人巡回行医、传教。随后,古底五里村民众将文昌宫送与田德能做经堂。”
2.6 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由刘鼎寅、韩军学著《云南天主教
史》一书第428页中根据高而谦造《云南教堂册》明确记载:“教堂
名及地址:天主堂,宾川州平川朱苦拉;创建时间:光绪三十年(1904
年)” 史料有文字记载的可以说明,法国天主教传教士田德能确实是
1904年才首次到了宾川州,到了朱苦拉,才出资修建了天主教堂,并种下第一棵仅供自已饮用的咖啡树。这一事实还被中共平川镇委员会、平川镇人民政府2005年编印《古镇平川》第59、60页的记载更证实了这一点。
2.7那么,田德能神父在派到朱苦拉之前在哪里?做什么?何时离开中国等?笔者在调查中找到了答案,(1)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著,由杨学政主编的《云南宗教史》一书第358页中是这样记载的:“直到光绪三十年(1904年),巴黎外方传教会法籍传教士田德能才被派往宾川县传教,先后在宾川县古底五里村与平川诸苦拉两地各建起天主教堂1座。遗憾的是,田德能神父在宾川传教的举动,仿佛步张若望等人的后尘,而且田德能的能耐也够大,将宾川知州汪寿春拉为帮凶,几年间搞得宾川境内怨声载道。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终于爆发“宾川教案”,田德能只好逃离宾川。”;(2)《云南天主教史》一书第396页中记载是:“田德能(?~1912年),法籍传教士。19世纪末年到云南,先在平彝县(今富源县)天主堂、永胜县片角新街天主堂,后到宾川传教,因其在宾川胡作非为,1908年引发“宾川教案”后逃离宾川。1911年到昭通县城天主堂任本堂神父,一年后死于昭通县城。”。
3、朱苦拉咖啡引种年代应该是1904年的结论
3.1 综上所及,有案可查的历史本来面目证实,朱苦拉引种咖啡的
年代是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朱苦拉确实是云南咖啡早期引种
地之一,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它的成因跟当时巴黎外方传教会1904
年的组织派遣有关,跟传教士田德能饮品爱好和1904年他出资修建
天主教堂有关。也就是说,所谓1892年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根据云南农业科院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黄俊雄、张星灿教授的《云南咖啡发展的回顾与展望》一文中提到:“这一部份种源后来扩散到河口、开远、宾川、鹤庆(黄坪)和丽江、双柏、大姚等县,这批原种目前在云南的栽培面积不大。”经走访云南咖啡科研院所,并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目前暂时还找不到朱苦拉咖啡向外传播扩种的详细的线索和数据。
3.1 2010年1月19~22日,笔者终于实现了对朱苦拉村古咖啡林的实地科学考察,20日下午在老村长李福生家中(今年84岁)的拜访谈话:老人家说:“朱苦拉村一共来了三个神父,第一个田神父我不清楚,我只经历了两个神父,一个段神父,他在这里的时间最长;一个顾神父,顾神父在解放前一年来到这里还不到一年,就在下边的渔泡江游泳时被淹死掉了。1948年我发动全村43户种植了80多亩咖啡,后因1984年的一场大雪,被冻死了,只保存了现有的13亩。田神父当年在教堂墙外种下那棵咖啡树在1997年自然死掉了”。由此还印证了云南省热作所的马锡晋教授1981年咖啡科技界是第一个看到了这棵由法国传教士从国外引进种植的原种。
3.2 2010年1月20日的实地考察,我们按计划对宾川县平川镇朱苦拉村的地理地貌、24小时的气温及相对湿度、土壤、咖啡树品种的生物学特征、采果取样及当地民间传承的咖啡豆的土法加工过程,如:牙齿脱壳、杵臼脱壳、焙炒、石磨碾粉及煮咖啡等。
3.3 朱苦拉村共84户人家,378人。咖啡林位于北纬26度,海拔高
度为1400米,土质为水成岩片状石砾结构的徒坡斜台地上的黑黝沙
土壤,PH值6.5,中性略偏酸。昼夜温差大,早上8:00分、温度:
9℃、 相对湿度62%;中午13:07分、温度21℃、相对湿度43%;
下午18:57分、温度:21℃、相对湿度14%;晚23:43分、温
度:18℃、相对湿度22%。
3.4 咖啡林占地8658平方米,据该村统计尚存咖啡树1134株,其中有24株已有100余年的历史。系灌木,呈现自然生长态势,失管,红顶株(铁皮卡变种)和绿顶株(波邦变种)均有,两种比例难难以精准,但无其它混种。咖啡树高度:3-5米;叶片:长5.5-13厘米,宽3.5-5厘米;叶先端:叶先端渐尖,渐尖部分长0.5-1.15厘米;叶脉:侧脉9对;叶柄:叶柄长0.8-0.15厘米;叶片形态:全缘或边缘呈浅波状,两面无毛。
3.5 根据《宾川县志》记载:“光绪三十二年(1906),田德能在州城购买一家宗祠(今州城村公所所在地)作经堂,四处传教” 。2010年1年22日上午10点许,我们找到了田德能天主教传教士当时买下的宾川县州城南街的一家宗祠,这个曾用作天主教堂是继1904朱苦拉天主教堂之后的扩张产物。我们随访了在原教堂门院内的老人①:刘树华(72岁)说:“我懂事时就听说这棵树和这栋房子同岁数了。” 受访老人②:郭家刘(82岁)说:“我当小孩子时,常常看到穿着一身黑衣服的人,带着十架进进出出。”
3.3笔者查阅了大量的云南农业史料、宗教研究、地方志、报刊杂志和网络媒体的资料,表明朱苦拉咖啡引种的准确年代是1904年。朱苦拉咖啡早期引种纯属天主教外国传教士在我国传教的产物。有据可查的是法国天主教传教士田德能因受派遣到达宾川境内传教是1904年,同年出资修建了朱苦拉天主教堂,田德能在教堂旁侧种下了第一棵咖啡树。田德能在宾川境内传教仅4年多,后因“宾川教案”于1908年被驱赶出宾川,1912年死于昭通县城。从1908~1949年朱苦拉天主教主要执教的是段神父。
【参考文献】
1、张箭,“咖啡的起源、发展、传播及饮料文化初探”,中国农史2006.2
2、胡路,“中国记者中的后谷咖啡”,中华新闻报社云南记者站 2009年3月
3、保护中国最古老的咖啡林“后谷之源”媒体见面会新闻稿之一、之二
4、马锡晋,《访“咖啡发祥地”宾川朱苦拉》,云南农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 1981
2015-03-09 20:00:51 责任编辑:中国咖啡网
常见的咖啡产区
非洲产区
埃塞俄比亚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达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晒)-
肯尼亚咖啡- 卢旺达咖啡- 坦桑尼亚咖啡-亚洲产区
美洲产区
中美洲产区
本站推荐: 卡蒂姆咖啡豆| 季风马拉巴咖啡| 牙买加咖啡| 西达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亚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黄波旁咖啡| 巴拿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马拉卡杜拉咖啡豆| 罗布斯塔咖啡豆特点|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点| 巴西摩吉安纳咖啡| 巴西咖啡豆风味特点| 乌干达咖啡豆风味| 西达摩咖啡豆特点| 后谷咖啡云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亚红樱桃咖啡| 哥斯达黎加塔拉珠咖啡| 单品摩卡咖啡豆的特点| 卢旺达单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风味| 哥斯达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点|
专业咖啡知识交流 更多咖啡豆资讯 请关注咖啡工房(微信公众号cafe_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