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茶、葡萄酒并存于现今生活中,且同样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此,相对属于新兴饮品的咖啡生产就会参考与模仿茶与酒的处理技巧。在购买咖啡豆的时候会看到有日晒处理 、水洗处理法、蜜处理法等等,其实这是咖啡的三大处理法。
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咖啡口感,为了更好的突出咖啡的风味,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就会发现了有其他的处理法会更好。就有了后来的厌氧处理法、酒桶处理法、发酵处理法等,都是在日晒处理法、水洗处理法或是蜜处理法的基础之上演变而来了。
刚刚前街提到的厌氧发酵处理法,就是凭着葡萄酒的酿酒概念,套用于咖啡豆后制处理上。使用此处理法得到稳定产量的先驱,在2015年于世界咖啡师大赛(WBC)大赛中脱颖而出,正是当年的冠军Sasa Sestic。
关于厌氧发酵处理法
其实,厌氧发酵处理法最早是由哥斯大黎加的咖啡农Luis Eduardo Campos所发明,几年后才经由WBC冠军的澳洲参赛者Sasa Sestic 推广于世。
厌氧发酵处理法,狭义的定义又称为二氧化碳浸渍法,此处理法源于葡萄酒,原理是葡萄发酵过程中二氧化碳气体会逐渐增加,进入无氧状态,厌氧菌为优势的发酵状态使葡萄自有糖分转换成酒精的过程,酿造出口感柔和、风味清爽、且拥有特殊香气的酒体,咖啡的处理由于与酿酒的制程不同,需要争取短暂的咖啡发酵时间,所以过程中直接使用定压的二氧化碳打入密封的槽体之中,使咖啡果实完全进入无氧的状态进行发酵。
2015年WBC的冠军Sasa Sestic,选用了一款来自哥伦比亚云雾庄园的咖啡豆,此咖啡豆就是二氧化碳浸渍法制成。其原理为将无去除果皮和果浆的完整咖啡樱桃,置于一个密闭的不锈钢桶内,挤出氧气并注入二氧化碳,使其存留于一个完全无氧的环境中,迫使咖啡樱桃必须在果皮内部进行无氧发酵与分解,同时再透过控制PH值和温度等变因,来确保咖啡最终的品质。
相较于仰赖氧气发酵的日晒、水洗、蜜处理法,无氧的厌氧发酵处理法更具有其特殊的香气,但也因为缺少氧气,使得发酵的过程较传统的日晒、水洗、蜜处理法缓慢,待其完成发酵后由桶内取出,并须即刻进行干燥以避免发酵的过程持续进行(转为有氧发酵)。经由氧气发酵的传统处理法,如果没有经过严格的产程控制,较容易出现过度发酵的酸气,而藉由无氧所发酵出的咖啡豆,风味则较为明亮、纯净,喝起来顺口,且带着淡淡乳酪、奶制品、甚至是酒香的气息,整体品饮感受可说是清甜爽口。
厌氧发酵的重点,就是尽可能地减少外在环境对于咖啡樱桃和其发酵过程的影响,虽需等待较长的时间,但其前、中、后段调性,以及酸质和苦感都能表现得较为平衡舒适,且保有绝佳的香醇度,算是目前评价很高的处理法。
传统工艺再进化
随着咖啡浪潮的影响,全球对精品咖啡的热度更是有增无减,从果实的生长到最后产出一杯好咖啡,每一个环节都渐渐被独立分析并且更科学化的控制。而其中,除了不断精进已维持好几世纪的传统咖啡发酵方式,新兴的处理法在近几年更如雨后春笋般崛起。
除了前街提到的厌氧发酵处理法,还有在起步阶段的如厌氧日晒、厌氧水洗、双重厌氧等处理法也陆续出现,在技术稳定纯熟的阶段来临之前,咖啡爱好者还有更多元、更有趣的咖啡风味可以尝试,有机会的话不妨从饮用中多分析这些处理法的风味奥秘。
关注公众号,发送 138489 免费阅读全文
2021-07-11 16:19:58 责任编辑:未知
单品咖啡
常见的咖啡产区
非洲产区
埃塞俄比亚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达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晒)-
肯尼亚咖啡-
卢旺达咖啡-
坦桑尼亚咖啡-
亚洲产区
曼特宁咖啡-
黄金曼特宁-
云南小粒咖啡-
美洲产区
哥伦比亚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产区
危地马拉咖啡-
哥斯达黎加咖啡-
巴拿马咖啡-
翡翠庄园红标-
蓝山一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