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小粒咖啡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云南省在脱贫后,如何接续推进区位优势及产业振兴战略有效衔接,最终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重点和难点。例如,云南咖啡所带动的特色优势脱贫产业链便是如此。
云南咖啡产业的基本状况
产业扶贫效果明显,出口创汇稳步增长。2015年以来,随着产业扶贫的推进,云南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意见和指导方针,为咖啡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政策环境,咖啡产业已经成为云南独特的产业扶贫优势特色之一。全省种植咖啡的农户达到40多万户,咖农超过200万人,超过300万人从咖啡产业发展中直接或间接受益。同年云南省咖啡创汇逾4亿美元,占中国咖啡出口创汇总额的80%,咖啡出口创汇仅次于蔬菜、烟草,位列第三。
种植规模有限,单产量高。截至2019年,云南咖啡豆总产量超过了50万吨,种植面积和咖啡豆产量占全国的99%以上,是全国最大的咖啡豆生产基地。而该产季世界咖啡总产量约为887.9万吨,云南咖啡仅占全球总产量的5.6%左右。云南咖啡种植以高产、优质、密节、抗病和耐旱为主要特征的咖啡品种,代表性品种有卡带莫系列、墨西哥系列。大面积咖啡种植园每亩产量保持在150公斤以上,单产量已经是全球前列。
加工生产能力领先全国。云南咖啡生产规模和产能占全国95%以上,年加工能力达到500多吨的脱壳分级初级加工厂有43家。深加工企业主要有中国咖啡行业中唯一的国家重点企业,目前中国最大的速溶咖啡生产企业的德宏后谷咖啡公司等,主要产品为焙炒咖啡豆和焙炒咖啡粉。
消费市场薄弱,销售渠道单一。由于消费习惯及历史等原因,云南乃至全国的咖啡文化还没有普及,不像欧美国家,喝咖啡是日常最主要的饮品及生活方式。受技术水平限制,云南咖啡加工基础薄弱,自有品牌市场占有率低。
整体运作模式处于全球咖啡产业链的底层。目前,云南咖啡产业链已经基本形成,前端种植主要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中端生产主要为企业“初加工+原材料出口+部分自有产品销售”;后端销售市场份额主要被国际知名品牌垄断。
将区位优势、咖啡产业及脱贫致富三者有机结合
按照“扶优,扶强、扶特、扶大”要求,以现代农业发展为导向,对现有咖啡企业进行资源整合、改造提升,培育发展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成长性好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行列。推进咖啡产业产品深加工开发,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积极推进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创新,优化精细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场工人”的模式,要按照“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要求,强化科技培训,积极引导龙头企业长期租赁农民土地,对咖啡产业进行规模化生产,一体化管理,产业化经营。
继续制定相应扶持政策,一是在咖啡主产地建设龙头企业的培育、优良品种引进、产品深加工设备配置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二是在建设资金的筹措、土地、贷款、税收、贸易政策等方面给予加工企业优惠,促其迅速上规模、上档次,增强其辐射力和带动能力。
引导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和国际合作。一方面继续加大专项资金投入,鼓励在咖啡产地核心区投资建厂。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云南作为连接南亚东南亚国际大通道的枢纽,位于产量达200多万吨的周边咖啡生产大国越南、泰国等进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隘口优势,实现跨境联合联片种植,扩大规模的同时,积累国际合作开发的相关经验。
鼓励省内外高校、科研单位、企业不断提升咖啡产业的基础研究及研发能力,并以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入股、技术转让、人才培养等形式到咖啡产区建立健全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
云南咖啡企业可以先着眼于国内及南亚东南亚市场,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与省内外终端市场建立产销合作关系,确保市场销售渠道畅通,发挥云南在咖啡贸易市场方面的“桥头堡”作用,逐步辐射一带一路沿岸国家市场。同时,积极稳步推进现自有咖啡品牌的创建和推广,高瞻远瞩,瞄准世界市场,做好品牌战略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