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缘造就不凡
在咖啡世界中,肯尼亚与埃塞俄比亚撑起了非洲产区的半壁江山,而两者虽然相邻,却不相似。埃塞俄比亚是咖啡的主要发源地,保留了最古老的咖啡基因,而肯尼亚的咖啡并非埃塞俄比亚“就近”传播过去的,阴差阳错之下, 其种植历史晚了约500年。
1715年,法国从也门盗取了六十株咖啡树到波旁岛(法属留尼汪岛)栽种,最终存活两株,因果实与当时常见的细尖型(Typica)不同,为纪念首次发现,取名为圆身波旁(Bourbon Rond),但其实是为了“歌颂”当时的波旁王朝。
1893年前后,法国传教士又将波旁岛的咖啡带到了肯尼亚,波旁种兜兜转转半个世纪又回到了非洲大陆。至此,肯尼亚咖啡的序幕才被拉开。肯尼亚的咖啡种植虽然起步晚,但“因祸得福”,传入的波旁品种与当地的土壤、水资源、气候等极为契合,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了极具辨识度的不凡味谱。
分级:豆粒大小与风味
肯尼亚咖啡豆的分级依据豆粒大小。高于18目(目数是咖啡豆大小的通用单位),评为AA级,其次是AB级,C级,特殊的圆豆称之为PB级。但豆粒大小绝非风味的唯一标准,也要关注其后缀——TOP与FAQ,TOP级被认定为有典型的肯尼亚莓果风味,FAQ级则略逊一筹。
肯尼亚的主要品种为:SL28、SL34、Ruiru11、Batian
SL28、SL34由斯科特实验室(ScottLab)的研究员盖伊·吉布森(GuyGibson)领导培育出来的。两者莓果风味突出,被誉为“国宝品种”。Ruiru11、Batian皆由肯尼亚Ruiru咖啡研究中心培育,分别在1958年和2010年问世,前者是蒂汶(Timor)与苏丹阿拉比卡(RumeSudan)的混种。Batian则是Ruiru11与SL28的回交品种。官方表示,新品种与国宝品种风味不相上下,故而大力推广,但杯中自有乾坤,相比早年,记忆中的莓果难再有
肯尼亚人实现独立后,他们的咖啡产业就以回顾过去似乎令人钦佩的远见卓识来构建。他们建立了技术精湛的研究机构,利用最先进的水果去除和干燥技术,发展了小农户的高效合作社,并围绕公开拍卖组织了出口行业。
拍卖系统尤其可能是肯尼亚咖啡成功的关键。在每周一次的政府拍卖中,为给定数量的咖啡提供最高价格的买主得到了咖啡。没有内幕交易可以削减。拍卖准备拍卖的大量咖啡的样品将分发给有执照的出口商,出口商会对它们进行评估,然后将其分发给客户进行评估。出口商根据自己的评估和客户的偏好来竞标咖啡。
这种简单,透明的系统往往会以更高的价格奖励更高的质量。肯尼亚咖啡还具有持续高海拔的优势,而土壤和气候的种种不利因素都为令人振奋的水果和葡萄酒色调做出了贡献,这些咖啡和风味调动了东非和阿拉伯最好的咖啡。肯尼亚咖啡是最均衡,最复杂的咖啡来源,甜美的水果包裹着强烈的酒红色酸度。
如果和瑰夏咖啡来比的话,水果般的红酒酸质要高于瑰夏,非常的饱满多汁;瑰夏相对于淡雅很多,花香和柑橘的清甜非常明显。简单来说就是喜欢酸质饱满的选肯亚,清新点的选择瑰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