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街的夏天是冰爽的,因为夏天在家喝冰手冲是再适合不过了,这两天我们用这个方法测试了花魁、蓝标两款豆子,结果也是非常惊艳!
本期将为大家带来:手冲快速入门指南,专治冲煮的各种问题。往下看,来看看有没有能帮到你的。
我整理了6点手冲咖啡冲不好的原因,并附上解决办法。
1、咖啡豆 2、水温 3、水粉比 4、研磨度 5、闷蒸时间 6、闷蒸水量
咖啡豆
作为冲煮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那一定不能有问题,如果豆子不好,那你怎么调整冲煮数据都是没办法达到满意的状态的。那么怎么选豆呢?一起来看下。
先看产区、再看豆种,而有那么几个产区的豆子一般是不会踩雷的。
巴拿马、埃塞尔比亚、哥斯达黎加、哥伦比亚、危地马拉等产区。
前街喝的比较多的是巴拿马和哥斯达黎加的豆子,风味突出、层次感明显,是这两个产区的特点。
豆种:花魁 原生品种。
以上三个是接受度很高,风味表现在冲煮后也都比较突出的豆种。我们一般不建议买太贵的豆子作为口粮豆。1、成本太高 2、越贵的豆子你不一定会喜欢。
水温
我们一般在挑选咖啡豆的时候,都会有一个建议水温,刚到手的时候建议可以按照建议水温去冲煮,在得出结果以后再进行调整。
如果没有建议水温怎么办?
按照咖啡豆的烘焙程度和海拔进行调整。
烘焙程度越深,为了防止过萃,冲煮的水温就要越低。
同理,海拔越高的豆子越硬,所以为了更好地萃取,水温可以适当的调高,提高萃取率。
比如:我们要冲煮一杯危地马拉:芒甜 处理方式:日晒(中度烘焙)
冲煮建议:水温91°、水粉比1:14、闷蒸水量为冲煮豆子的2-2.5倍、闷蒸时间20-30s、整体冲煮时间:2min以内。
如果我用这个数据冲煮出来的结果为偏涩,那有可能是过萃,在闷蒸时间没有过长的情况下,我会调低它的水温再试试。
水粉比
一般我们在冲煮咖啡的时候用到的水粉比例建议为1:15,可根据个人口味调整为1:14~1:17。
芒甜为例,我会调整它的水粉比到(1:15)或者(1:16)。以此来推算出它最适合自己的比例。
冲煮时间
影响冲煮时间的3个基本因素。一般为:咖啡粉粗细、细粉率过高、冲煮水流大小。
过细:单品咖啡豆的咖啡粉粗细正常是白砂糖大小,如果磨的太细,水流很难穿过粉层,就会延长冲煮时间,导致过萃。
细粉率与咖啡粉过细对冲煮的影响差不多。
因为滤杯的下水口比较小,如果细粉率过高,就会堵住出水口,导致本来上面很OK的咖啡粉也因为冲煮时间过长而过萃产生不好的风味。
其实除了粉以外,在你冲煮的时候如果过于小心,水流过小也会导致整体的冲煮时间过长,从而影响整杯咖啡的风味。
不用担心,只要在平常多多练习常用的手冲壶,就可以达到控制水流大小的目的,冲出自己的感觉,让咖啡在你的手中说了算。
闷蒸时间
闷蒸时间一般为20s-40s之间,基本以咖啡豆的烘焙程度以及新鲜度来调整。
举个例子:一般烘焙程度越深的豆子,在萃取时会比烘焙度浅的豆子来的要快。那么闷蒸时间就要适当的缩短,可以先用20s左右来尝试。
新鲜度:距离烘焙日期越近的豆子,就越新鲜,它排气的时间也就越长,在冲煮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加长闷蒸时间。
1 段好的闷蒸,可以给第 2 段水很好的铺垫,从而把豆子的风味完整的萃取出来。
闷蒸水量
闷蒸水量,以芒甜为例:我们一般建议使用2-2.5倍左右的水量进行闷蒸,即建议15g的咖啡粉,使用30-40g的水进行闷蒸。
闷蒸的作用是将粉打湿后产生排气的过程。咖啡豆的萃取基本是:打湿-排气-萃取。
因为过少的水无法很好的将所有咖啡粉都打湿,从而导致冲煮结果不稳定,即每次的风味都会有较明显的偏差,影响咖啡体验。
闷蒸时间过短,会导致排气还未结束就开始萃取,这样萃取出来的咖啡风味不完整,会有所流失,也就是比较“水”。
但是又不能过度闷蒸,因为排气结束后就进入了萃取的阶段,如果时间过长,就会错过最佳萃取时间,出现苦、涩等风味。一般建议30s以内闷蒸完毕,我一般用25s,对于出品来说,会是一个比较稳定的一个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