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洲咖啡介绍:
先来介绍三款中南美的豆子,它们是悉心挑选的微批次,分别产自重视环保的哥斯达黎加,以及生产制度完善的哥伦比亚,和备受呵护的巴拿马伊利达,让我们可以放心享用好喝的咖啡:
哥斯达黎加赫尔巴夙蜜处理
哥斯大的苹果酸、花香、果香、蜂蜜,1/3国土为国家公园及保护区的中美洲瑞士
哥伦比亚国家联盟薇菈
坚果、牛奶、巧克力,国家联盟(FNC)是哥国的生产组织,确保获益,尽可能地回到农民的手上
巴拿马伊利达蜜处理
黑莓、花蜜、杏桃、榛果、可可豆,庄园主每日亲自进行风味测试,严守质量
搜寻炉锅咖啡所有和微批次相关的结果
合作出来的好产品
2007年开始的「红樱桃计划(Operation CherryRed)」,就是由荷兰贸易商负责提供技术、资金与风味测试,而由农民挥汗再三挑选,凝聚大家的努力,因此才产生的高品质。像是红樱桃这样的计划,也进而促使一整个产区,例如西达莫.凯贝朵等的直接兴起,可以说是微批次能带来正向影响的示例。
微批次并不是生产者的单打独斗,在国外,有许多规模够大的咖啡业者,或是农业技术的指导组织,正在尝试以微批次等种种方法,协助农民精进生产质量,以及打开市场。微批次既然是建立在「让质量更好」的前提下,就需要懂得风味测试的专业人士,也就是杯测师,来进行把关、评选的工作。至于杯测的分数要多少,才能视为具有微批次的水准,则由各个地方自行订定。
这样的讨论还可以继续下去:实际上,微批次是否能够成为一种真正让生产者获益,且长久持续的生产模式,一直是许多人关注的焦点。要维持高品质,需要经常地、耗费更多的心力投入,背后所需要的人力与物质成本,坦白说,并不是每个地区的生产者都有能力负担的,从这个方向来考虑,微批次并不是每个产区都能适用的方法。
而当大家都想种出好咖啡,都想要获选进微批次的时候,技术与信息的落差,却让许多农家不太了解怎样种出好咖啡,或者怎样让自己每年都能种出好咖啡。因此,如何让微批次不只是一次「偶然的幸运」,而是让良好的技术能在产区当地扎根,推展出去,是当前许多人正在努力的课题。
从别的层面来考虑,许多合作社之所以要将不同社员的咖啡豆混在一起卖,正是为了要维持对外议价时的公平,避免有人卖得好,有人卖得差,因此争吵。毕竟,对生产组织而言,向心力是非常重要的课题。再说,微批次的产量通常都不会太大,因此,尽管价格比较好,却比较难成为支撑获利的主要来源。
一方要有更好的价格,一方要有更好的风味。双方之间恰好的落点,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寻找、改进及验证
也许我们可以将微批次,视为生产与消费两端需求所形成的产物;一方要有更好的价格,一方要有更好的风味,两边恰好的落点,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寻找、改进及验证。同时,就像我们在介绍环境永续与认证时说的,期待任何单一的方案出现,并且立刻解决这个世界上所有的问题,也许是过于浪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