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遇上一家店,不妨套进你喜爱与否的标准中,为你的好店清单增添更多深爱的理由。
一,乐于分享的咖啡师
精品咖啡需要学习,顾客有了解自己点的咖啡的权利。
一个冰冷的咖啡师或是一个不够友善的环境(例如:根本没有吧台座位......)
把嗷嗷待哺的顾客拒绝于精品咖啡之外?小编不禁大皱眉头。
当然,必须尊重各店的场地和经营形式,但更进一步让顾客知道:「我们乐于与你分享这杯咖啡」,同样是一家好店责无旁贷的责任。
二,清楚了解自己的咖啡
根据SCAA对精品咖啡的定义,一杯精品咖啡的出杯是经过整个产业链上好多人的努力坚持才能成就的。
咖啡农:慎选最适合的品种,栽植于最有助于咖啡风味发展的海拔,气候与水土环境。
生豆商:谨慎水洗与日晒加工,精选无瑕疵的最高级生豆,运输过程零缺点送到客户手中。
烘焙师:经过烘焙师高超手艺,引出最丰富的地域之味。
咖啡师:再以公认的萃取方式,泡出美味的咖啡。
消费者:追求的不光只是咖啡品质和风味的最高标准,还有精品咖啡生产流程中每个角色的精益求精。
由于这样制作出来的咖啡豆,味道层次和香气都比拼配豆要复杂和多变,为此,手冲方式就应运而生。运用这种方式,即使是同一种咖啡豆,也会因应焖蒸时间,水流速度,水温等不同,令到咖啡具备了不同风味,可说是适应了时下追求个性化的潮流,也更能展现精品咖啡本身独有的复杂性。
从品种,种植,处理法,烘焙度,研磨度,风味表现...等,有太多资讯影响眼前的咖啡。即使没办法把生产履历全部背起来,但至少要对自己的咖啡有足够的认识。
与其用似是而非的书面资料去忽悠顾客,不如认真测试自己的出品。从味道上的变化,冲煮的修正,养豆,烘焙的影响...等,尽量增加自己的掌握度。
要让顾客喝这杯咖啡的时候,拥有更多对你的信赖。
三,自家烘焙非必要,负责任的出品才必要
精力有限,只要能确定上游豆子供应商烘出来的品质良好,即使是进别人的豆,只要端上来的咖啡好喝,并不会影响小编对他的评价。
所以就算你进的是商业豆,小编也不会光凭这点就直接扭头走。
相反,如果自家烘焙但功力却很烂,那就更惨了 - 原来你把顾客当白老鼠啊?
四,品质稳定了解顾客需求
正常的出品面对的是极大多数的顾客,品质的稳定是最重要的,能杯杯稳定的咖啡馆,小编是很佩服的。此外,锁定好你想吸引的主要客层有助于你在菜单制定乃至于选择店址上等每一个过程做出决策。开一间精品咖啡馆,那你锁定的客层就不应该是忙碌的往来过路客,大部份的精品咖啡馆都选址在社区,新进业者可将重点放在社区附近的客层需求,满足你社区邻居的口腹之欲。先从满足社区顾客需求来开展咖啡事业,就是你踏稳脚步迈向成功的其中一条康庄大道.
五,咖啡师,店的气氛,咖啡三位一体
店的气氛和咖啡的风味是经营者偏好的延伸,如果从头到尾经营者都很专心投入,往往整间店里里外外的基调会非常接近,融洽。
而这其实也是个恐怖的诅咒:三者有落差的店,通常都会混不下去。
大家可以观察一下:
通常帅大叔开的店就有点中年率性的粗旷(各类玩具),咖啡往往强烈但尾韵十足;
老板是品味好的理工男,店里的原木基调就偏多,而且咖啡有成熟的苦巧克力尾韵;
吧台是女生为主的,店里装修往往邻家而悠闲,咖啡就清爽而甜蜜蜜;
小清新路线的店,如果没卖蛋糕只卖咖啡就会经营不下去。(哈哈)
六,价钱公道,赚良心钱
虽然小编点起咖啡来大手大脚,探访一家店至少也要尝三样:浓咖啡+卡布奇诺+单品,但碰到有些进了些似乎很高大上的豆子/买了似乎很高大上的机器/名气超大,朋友圈超火,但烘焙和冲煮一蹋糊涂/品质超烂/全丢给兼职学生乱煮的店,还随便开不合理的价钱......这种店小编保证拍桌子走人,我管你后台多硬!
还有动不动就劝别人剁手败家的店......总爱把冲煮失误归咎于器材的不足,结果不就是神器一堆,咖啡一样难喝......这样真的好吗?
以上就是小编的任性咖啡馆好坏准则。
最后,祝大家的咖啡馆寻觅之旅,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秘密咖啡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