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喝咖啡的朋友,总有一天是要自己动手亲自冲煮的,那么恭喜你,你踏进的坑已经越陷越深了!手冲咖啡简单吗?对,很简单,前街是这样说的,就是绕圈注水而,至于要怎么绕,注水多少,高度、速度等方面的因素都是有影响的。你懂冲咖啡吗,不,你不懂!
手冲注水一般操作流程:
第一次注水:注水后咖啡粉会吸水膨胀
一。将手冲壶在距离咖啡粉约5厘米高度,开始注水。
湾先在中央注水至水冒出表面,从中心点开始以日文字“の”的形状由内往外,以画同心圆的方式注水,画到外圈后再画至中心,约注水30毫升(皆须顺时钟方向绕圈,水不要直接注在滤纸上)
完成第一次注水后约静置30秒“闷蒸”,这是咖啡风味萃取的关键时刻。
第二次注水:
a.第一次注水后约30秒,即开始第二次注水。
湾先在中央注水至水冒出表面,从中心点开始以日文字“”的形状由内往外,以画同心圆的方式反覆注水,画到外圈后再画至中心。
贴心小提醒:手冲壶在距离咖啡粉约5厘米高度;皆须以顺时钟同一方向绕圈,水也不要直接注在滤纸上。
其实愈简单的器具就是最困难的冲煮技巧,手冲就是因为人为因素变数多,依据豆子的烘焙程度判断,磨粉细度,水温高低,闷蒸时间,水冲的速度,口感都有差异,不好掌控。
在此给一些新手手冲注水建议:“稳定绕圈”,“柔和注水”,“断水”
一,稳定绕圈
通常,看到咖啡师,一手拿壶,一手扶着壶,其实也是一种增强手冲的稳定度,或者利用身体摆动去。
因为注水方式都是以中心绕小圈为主,目的是为了让底部的咖啡粉层先进行饱和,就只剩下表层的颗粒需要吃水,下一次给水的时候,就以画同心圆的方式让水柱绕出去,让表层的咖啡颗粒也吃饱水。
我一般冲完浅烘焙和浅中烘焙的粉床是下图这样的:
这是由注水手法和范围所造成的差别,小编是这样去理解的:只要能萃取一杯好喝的咖啡,就算粉床是凸的也可以不过前提是要均匀,这个均匀表示着注水的水量均匀,萃取均匀。如果是出现粉床一边高一边低,或者凹凸不平的粉面,那就是水流冲击力不均匀,导致咖啡萃取不均匀哦!
给同心圆水柱的判断方式,到底要不要只在中心注水?之前虽然也看到一些理论帖或视频,周围的粉不需要冲到,但是周围一圈的粉没有浸泡在水里就会出现现取不足,如果绕圈到滤纸边缘,水又会从纸的边缘而直接流到下壶,造成过水现像,造成水味现像。
二,柔和注水
水对咖啡粉的刺激程度......相对的也会影响咖啡成份的释放
对咖啡粉温柔....就得到一杯温柔的咖啡
对咖啡粉刺激....就得到一杯刺激的咖啡
柔和的注入水流,减少水流对粉床的冲击。要控制滤杯中水位的高度,在闷蒸之后缓缓的用较低的高度注水,然后让滤杯中的咖啡粉像在被浸泡一样。这可以令到萃取的节奏变慢,容易产生口感柔和,味道扎实的咖啡。
三,断水
首先先说下断水法与不断水法的差异
断水法
所谓“断水”,就是在手冲的过程中断注水。直至水位下降至一定程度时,再继续注水,重复此动作数次。而支持断水的人认为,在手冲过程中停止注水,能拉长咖啡粉萃取的时间,让咖啡粉中的芳香物质,被充分的萃取出来,咖啡喝起来会更香浓,口感也会更有层次。
手冲咖啡非常关键的一个步骤即是“闷蒸”,事实上我们常听到的闷蒸,就是在做第一次的断水。
不断水法
“不断水法”顾名思义是在过程中,除了闷蒸断水外,不中断注水。以五十元硬币大小的范围由内往外画圈,为让水面维持在一定的高度,在中心时要密集而缓慢,绕外圈时则要快速,才能保持速率一致,均匀萃取。
总而言之,在采用不断水法时,流速的控制是关键。不断水的手冲方式,咖啡风味相较断水更为淡雅,清爽。
不断水法:风味倾向:较为清爽
顺序:闷蒸→注水一次
注水量─由小渐大,速度先慢后适中。
断水法:风味倾向:较为醇厚
顺序:第一次注水闷蒸→第二次注水→第三次注水(→第四次注水)
注水量─由小渐大,速度先慢后快。
那么,到底是断水好,还是不断水好?
事实上,这没有标准答案,断水法只是一种延长萃取时间的技巧,换而言之,断水能让你冲煮出的咖啡,口味更重,萃取更深,而风味也将更有层次。所以说,如果您是偏好重口味的咖啡,可以选择使用断水的技巧,而若您喜欢清淡口味的咖啡,那不断水的方式会比较适合您。
个人经验:
看海拔:海拔相对较低,豆子质地松垮,不耐萃,通常这类豆子可以不断水,例如巴西,曼特宁;高海拔豆子质地硬,耐萃,通常使用断水,例如巴拿马,哥斯达黎加,耶加雪菲,肯尼亚。
看烘焙度:烘焙度深的使用不断水,烘焙度浅,或中浅,使用断水。
看日期:通常养豆期内使用断水
总的来说,对初入门者来说,建议先以简单,轻松的方式来进行,尽可能避免太多“独门特殊手法”,重要的是多冲多喝,先把手感练出固定模式来再再循序渐进透过风味校正微调,以为自己冲泡出一杯喜爱的咖啡为目标。
那么手冲时的高度又会有什么影响呢?接着看吧!
冲煮试验
为了试验的稳定性,实验冲煮都选用了耶加雪菲日晒红樱桃具体信息如下:
萃取参数
试验A:冲煮时全程水柱高度2cm
冲煮手法:30g水进行闷蒸30秒,以4g/s的注水速度高度2cm中间向外绕圈再回归中心,注水至125g断水,待粉层下降至1/2处开始以相同的方法注水至225g断水,待滤杯的咖啡液全部流进分享壶后移除滤杯,结束萃取。冲煮时长为2分07秒。
试验B:闷蒸后全程水柱高度10cm
冲煮手法:30g水进行闷蒸30秒,以4g/s的注水速度高度10cm中间向外绕圈再回归中心,注水至125g断水,待粉层下降至1/2处开始以相同的方法注水至225g断水,待滤杯的咖啡液全部流进分享壶后移除滤杯,结束萃取。冲煮时长为2分04秒。
试验对比
从表格上看出,靠近咖啡液面注水比高距离注水得出的咖啡浓度要高,而且香气更浓郁。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高水柱会比低水柱浓度低?
以往认为,水柱越高,水柱的冲击力就越强,水柱的搅拌能力也越强,按照理解,水柱越高萃取能力应该越高,浓度也会越高。
经过无数复盘冲煮过程,小编认为这跟水的降温速度有关,于是做了一个水温变化试验。
模拟手冲时注水的水温变化
由于高水柱在注入的过程中,大面积暴露在空气中,导致降温比低水柱快,虽然扰流能力比低水柱强,但由于注入咖啡粉中的温度较低,导致水溶解咖啡的物质变慢,而又因为搅拌力强,下水速度也会快一点。所以咖啡的浓度会略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