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都拉斯有着适合种植出优良咖啡的各方面条件: 土壤, 气候, 地理位置, 海拔......等, 宏都拉斯的邻国瓜地马拉, 尼加拉瓜, 萨尔瓦多也都是名闻全球, 优良的咖啡产国. 但是这么多客观条件都站在宏都拉斯这边的情形之下, 以往提到精品豆市场, 宏都拉斯却总是缺席, 这几年才慢慢爬起来. 原因为何? 似乎没有理由宏都拉斯种不出好咖啡. 在探讨宏都拉斯的咖啡品质之前, 先来聊聊宏都拉斯的咖啡产业 。
宏都拉斯是一个土地面积约台湾3.1倍的国家, 境内的咖啡种植以小型的咖啡园为主, 每年提供的咖啡豆产量约三百万袋. 和许多中南美洲及非洲的国家一样, 宏都拉斯的咖啡产业关系到境内几十万家庭生活. 咖啡为Arabica种, 平均种植海拔在3600英呎, 总产量中约69%为HG等级, 12%为SHG( 最高等级, 种植于4000英呎以上, 即本次引进所属等级) , 19%为CS. 不若邻国有完整的咖啡豆处理基本观念, 也缺乏良好的处理法, 运输条件亦不佳, 缺乏资金, 同时, 也没有在市场上可供区别与响亮的名声. 这表示即使一批品质真正优良的宏都拉斯咖啡豆, 可能因为上述原因而仍然卖不到好的价钱. 好的商品没有卖到好的价钱, 甚至等值的报酬, 农民就缺乏辛勤细心工作的动力; 处理厂与出口商也不愿投入资金作设备的改良. 所以许多宏都拉斯的优质咖啡, 到最后沦为咖啡豆中, 赋予温和甜美口感的角色, 而无法单独以产区豆来贩售. 很明显地, 这是个恶性循环. 愈不细心种植, 愈缺乏良好的处理及运输, 豆子的品质愈下, 愈不可能卖得好价格 。
再则, 在绝对适合咖啡种植的土壤, 气候, 地理位置, 海拔......之下, 为何以往宏都拉斯的豆子味道如此平平无奇? 主要的问题出在于人. 以往宏都拉斯在采收后, 没有用心处理已采收下来的樱桃果, 也没有费心了解每一个阶段, 每一个步骤对最后所萃取出来咖啡液的影响. 因此, 咖啡农将豆子摘下来之后, 可能已经先稍微处理过了, 然后将仍带湿的樱桃果卖给处理厂. (一般是直接将樱桃果载到处理厂, 由处理厂作处理) 但在这段樱桃果被逐渐干燥到含水量12%的过程间, 果实有可能发酵或发霉; 或者存活过前一个阶段, 但在去壳时阵亡了; 又或者, 一颗美味的樱桃果顺利地完成旅程, 与它的同伴一同被装入麻布袋中, 却在等待出口时, 囤积在高温的仓库或港口. 这些都是以往让宏都拉斯的豆子沦为配豆角色的原因. 但值得庆幸的是, 近年来宏都拉的咖啡豆有了明显的进步 , 不少Coban及Santa Baraba产区的好豆子 , 偷偷潜入瓜地马拉 , 被冠以瓜地马拉的名字销售 .)
此次进的SHG , 在味道上并非美味到可瓜代瓜地马拉咖啡的程度(虽说如此, 看在价格非常实惠的份上, 不要强求它了), 但说实话, 非常甘甜, 单独饮用时即是如此(我们认为什至比巴西更甜, 口感上也不若巴西单调). 因为较为温和, 缺乏明显特色, 常被拿来做配豆时赋予甜感角色, 尤其在欧美国家. 但我们并不认为温和或者是比较没有特色就代表不好喝. 宏都拉斯给我们的感觉很简单, 虽然口感上变化不大, 但喝惯了刺激性的口味, 平顺甘甜的宏都拉斯反而带给我们一种舒服, 温暖, 没有负担的感觉. 中度到深度烘焙皆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