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波: 精品咖啡(Specialty Coffee)发展历史介绍
最早由被称为“精品咖啡教母”的娥娜·努森女士(Erna Knustsen)于1974年率先在《茶与咖啡月刊》(Tea& Coffee Trade Journal)上提出,彰显“只有在最有利的微型气候与水土,才能栽培出风味独特的精品咖啡”,旨在与纽约期货交易市场的大宗商用咖啡作区别。
Knutsen 的Erna Knutsen 咖啡有限公司于1978 年在法国蒙特勒伊举行的一次国际咖啡会议的代表发表演讲时说,这个概念很简单:特殊的地理小气候生产具有独特风味特征的豆类,她称之为“精品咖啡(SpecialtyCoffee)“。这是针对第一波及第二波咖啡革命后,消费者对咖啡需求的省思:咖啡的提供者,一味追求快速,量化,成本,而牺牲了咖啡的品质,消费者要的不应该是如此!1982 年美国精品咖啡协会(Specialty Coffee Association of America,SCAA)成立。
随后世界各地,逐步推广而成立区域性精品咖啡协会组织如欧洲精品咖啡协会SCAE(1988 年),日本精品咖啡协会SCAJ(2003 年)。精品咖啡在SCAA 的定义是「在理想的气候、土壤环境下生长,具有独特的香气与风味的咖啡」。由以上定义可以发现,精品咖啡着重在「生豆」的部分,因此咖啡生豆在生长过程必须有适当的气候与土壤环境,且在采摘过程与后制处理也必须严格控管,让生豆保有产区的特色风味与口感,这样的咖啡才能称作精品咖啡。
定义
由最早的概念“特殊的地理小气候生产具有独特风味特征的豆类”,美国精品咖啡协会SCAA 则重新定义“精品精品咖啡(SpecialtyCoffee)”:精品咖啡是由所谓的终身持续追求品质的相关人士合力一齐完成,自始至终,这些人士都维持一贯的卓越标准来确保品质,并作为优先的工作目标,且所有参与者都能协同合作,他们缺一不可!他们包括了“咖啡农(FARMER)”、“生豆采购者(GREEN COFFEE BUYER)”、“烘豆者(COFFEE ROASTER)”、“咖啡师(BARISTA)(BARISTA 要能冲泡也
要会解析咖啡特性)”、“消费者(CONSUMER)”,由生产到消费的整体循环中,大家合作以卓越品质为追求的目标,才有办法达到精品咖啡的真谛。
有趣的是这三波咖啡革命在冲泡咖啡上,从“瞬间”,而“快速”,最后要把速度放慢。从以往讲求效率、提供所谓的附加价值(休闲空间),而回归到咖啡本身。在消费者的立场上,由无须知识到需要知识,由无从选择的接受企业霸主提供的产品及文化,到可以选择要的咖啡文化及要求咖啡供应者提供所要的产品。
时代巨轮一直在向前滚动,咖啡的文化,观念也随之而改变,我们是否还停留在改革前的时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