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能够对咖啡风味有全面的了解,鉴定师们会大口喝咖啡,使它们流串过整个口腔,因为口腔的不同部分对不同口味的灵敏度不一。(舌头对应甜味,喉咙后部对应苦味)。
100%纯咖啡的陷阱。这是最明显的提示,因为“100%纯咖啡”不能说明质量,只意味着使用了高利润、抗寄生虫能力更好的低质量 Robusta 咖啡豆。这种咖啡尝起来有更为明显的苦味。
保质期远重于“烘焙”时间。不要只想着根据烘焙日期
判断咖啡的新鲜度,不看保质期一定是一个不明智的选择。
口味繁多。如果一个品牌出产多种口味的手工咖啡,那他们一定不注重咖啡豆的质量。这不是说一位专业的烘培师不能制作两三种口味(Klatch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而是当你有很多选择时,你找到一杯好咖啡的几率便会大大降低。
过分依赖混合咖啡。常用的削减成本的技巧就是买低级别的咖啡豆进行混合。如果一家公司出售 10种咖啡,其中 8种都是混合咖啡的话,那他们一定不值得信赖。
烘焙等级。大多数专业咖啡烘焙师都不会用光亮、中等、或暗沉这类词来形容烘焙等级,他们会以夸张的通感来形容,比如用泥土色或巧克力色来形容深度烘焙的咖啡豆。如果你没有看到一个形容风味的词,很大可能是咖啡豆烘焙师并不专业。这绝不是好征兆。
杯装还是罐装。玻璃瓶装一般是脱水咖啡,罐装和塑料包装的可能也是这种。这些都不环保:生产和运输过程中都会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碳。使用透明袋也有问题,因为光线就是咖啡豆的主要天敌,黑暗才是它们的老友。
咖啡存量太多。除非你是为部队或者办公室采购
咖啡,否则一次最多买 2磅以下。因为,它会随着时间变质,并且最出名的烘焙师不会想让他们的产品在架子上呆几个星期。
流行用语。自然、纯粹、生态友好听起来很棒,但没有什么实际分量。找一找 USDA有机认证或 Fair Trade 认证贴纸——很多好咖啡都没有这些认证,但要小心藏在华丽词藻的背后的陷阱。真正有用的信息也就是生长海拔、加工说明和品种类型。
不出售全豆
咖啡。如果一个牌子不出售全豆咖啡,也不是个好兆头。
以箱出售咖啡。如果没有好好的包装一下,这很有可能就是质量很差,因为这显示了不注重保质能力和新鲜度,而咖啡暴露在光线和空气中会很快的变质。
缺少产地特色。类似于哥伦比亚和危地马拉这样的国家并不小,他们有许多种
咖啡。罗列农场和地区能够激发采购信心,反之则降低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