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器横跨各领域,市面上也可见到许多种类。根据机器的功能、咖啡店定位及追求的味道而挑选不同的滤器。有如流行一般,仅盛行一时的滤器;也有具专业功能、可长期使用,甚至能代表一个咖啡店形象的滤器。由于过滤方法会直接、间接影响到咖啡的醇厚感及风味,根据所使用的滤器,咖啡的角色定位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被视为是重要因素。市面上过滤材质种类虽多,但大致上可分为三类。其他萃取上的相关变数及各滤器的优缺点等细节,在这里先略过不谈,主要以一般性的内容进行说明。
①金属
咖啡滤网、滤杯(perforated metal plate)
金属板上的孔洞大小及数量有各种规格,一定要先考量研磨度再使用。此工具基本上与过滤饮料无关,仅有极细的粒子才能通过。
②滤布(cloth)
是有助于萃取出绝佳风味的滤器,较具代表性的可举法兰绒及绒布为例。使用滤布前,一定要先用热水煮过,同时也要好好管理才能长久使用。油脂渗入滤布易产生败坏风味,冲煮时饮料的风味也会有所改变。因此要注意保存温度(使用后要放入装有冷水的容器中保存或是放进冰箱冷藏室),也要慎选置放的容器。
③滤纸(paper)
虽被认为是最能萃取出清爽味道的滤器,但若要利用滤纸建立理想的咖啡萃取环境,多少有些难度,此外,滤纸若阻塞很有可能会改变水的流向,导致过度萃取。但除了能萃取出清爽味道外,使用上较为便利且保存及管理上都很方便的优点,仍使其受到许多咖啡店的喜爱。
每天很习惯手冲一杯咖啡当早餐的饮料,随着玩咖啡越玩越大,器材也越搜集越多。
滤杯有两款最普通的平口3孔滤杯跟Hario V60的锥形滤杯两种,但是这两种滤杯都需要滤纸,滤纸是消耗品,美喝完100杯就得要补充,有时候忘记要买就GG了。
其实一直很想下手金属滤杯。
听说...
听说....
咖啡滤网可以不用滤纸(哈哈!当我健忘症发作的时候,就还有咖啡喝...)
这么多的听说,不如买个来玩玩,刚好那群咖啡虫朋友揪咖啡器材团购,看到这款小巧好携带又有一个小马克杯,居家外出两相宜。
(恶魔的我OS. 买下去~买下去!)
(天使的我OS. 已经有虹吸壶、两个滤杯(而且才刚刚买好滤纸)、比利时壶、摩卡壶,不可以买!!!!!!)
对于一个爱品咖啡的人怎么可以不尝试各种冲泡方法,然后进行一系列的比较呢?买了!
滤杯的上面有刻度,下面的刻线代表咖啡豆的量是12g,上面是15g。
不过考虑到咖啡烘焙上的失水率,用体积来换算重量其实不是这么准确。
浅焙豆一直都是我的最爱,习惯用15g的豆子冲200ml的水...
用电子秤量了15g浅焙的worka耶家G1喀啦啦啦的磨成粉到下去,大约只到12g的刻度,主要是因为浅焙豆的失水率少,体积相对小的关系;
后来我有尝试用15g的深焙豆子,就刚刚好到15g的位置。
玩手冲咖啡的人都知道水的比例也很重要,这个时候就不得不佩服日本人的贴心。
说明书上说,水量到达下壶(玻璃杯)上的mark上缘那条线就是200ml,我认真地拿了量杯跟电子秤量了一下...
真的是200ml,我超佩服日本人的龟毛,连这个都可以这么准确。
滴滴滴~滴滴滴~好了!可以补充一日的咖啡因。
再来会有几个问题
1.
咖啡滤网会不会有残留的咖啡粉末在下壶的杯底?
答案是会的!如果磨豆机模的不够均匀,或者颗粒太细,确实会有残粉。但是,因为我的手摇磨豆机等级不错,所以残粉的状况没发生。
2. 金属滤杯冲出来的风味如何
用同样都是锥形的滤杯冲泡同一只豆子,金属滤杯冲出来的风味确实比较丰富,但是这款因为是1人份的滤杯,所以不建议把豆子放到超过15g的标线,在冲的时候很容易溢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