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塔加尔帕产区信息故事介绍:
极佳的
尼加拉瓜咖啡在世界上位居前列,它温和可口,颗粒适中,十分芳香。在许多国家,由于政治原因,咖啡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尼加拉瓜咖啡业也不例外。上等的尼加拉瓜咖啡种植在该国的北部和中部,最好的咖啡产于马塔加尔帕。
卡杜拉咖啡品种介绍:
卡杜拉口感充斥著水果味,莓果的酸气,有点杂杂刺刺的,尾韵充满蓝莓的影子,生豆看起来硬硬绿绿的,这就是卡杜拉最大的特点。
卡杜拉是Bourbon波旁一个单基因的变种,于1937年在巴西被人们发现,产能与抗病力均比波旁佳,且树株较矮,方便采收,可惜和波旁一样均有每两年产能起伏的周期问题。但其风味与波旁豆不相上下或稍差,更重要是适应力超强,不需要遮荫树,直接曝晒艳阳下亦可生机勃勃,俗称为曝晒咖啡(Sun Coffee),能适应高密度栽种,但必须多施肥,增加成本,因此初期咖啡农接受度不高。
但七○年代豆价大涨,农民纷纷改种卡杜拉以提高产量,在巴西和哥伦比亚当局大力推广下,成果丰硕。农民接纳卡杜拉,意味栽种技术大变革。巴西和哥伦比亚改采高收益、高密度的曝晒式栽种,到了一九九○年, 一百万公顷 即可收获1400万袋咖啡豆,产能提高了60%,难怪高产能、高品质的卡杜拉已成为目前各产国倚重的品种。
卡杜拉适合栽植于700米的低海拔至1700米的高海拔区,海拔适应力很强,但海拔愈高风味愈佳,产能相对减少,这是精品豆的宿命。学界有人称卡杜拉为密集与曝晒版的波旁,可谓一针见血。中南美洲亦有变种的黄色卡杜拉(Caturra Amarello),但风评不如黄波旁。
卡杜拉在轻度烘焙时,酸香气明显,整体明亮,适当处理的话,甜度可以表现得非常不错,但是咖啡醇度与波本相比相对较低,口感的干净程度有点欠缺。
水洗(Washed Process)处理法介绍:
鉴于传统日晒法的不良,随之而生的就是水洗法。先将采收的果实以去果皮机将大部分的果肉从咖啡豆上分离,而后导引至一个干净的水槽里,浸泡在水中进行发酵以彻底去除残余的果肉层,完成发酵之后,再以日晒或使用机器方式干燥,将含水量降到12%。由于水洗法已先除去果肉,所以在干燥过程,不会像日晒法一样,担心发霉、虫蛀的问题。
(↑去果皮机,将果肉去除) (↑浸泡水中发酵) (↑铺平干燥)
日晒豆的风味丰富且饱满,层次感非常鲜明多样,而水洗豆则是具有非常干净清爽的口感,有着明显果酸,不同的处理法让咖啡豆有着与众不同的香气。
风味描述:具有乳酸发酵酸质,同时带来葡萄和红糖的风味,余韵中带有伯爵红茶质感和上扬的甜。
烘焙建议/分析:
推荐冲泡器材:手冲、法压、虹吸
冲煮分析:
分段萃取,把所有冲煮用水,分三段注入
适用于浅烘焙、中浅,中度烘焙的咖啡豆
使用滤杯V60杯
增加闷蒸时间或断水次数,可以提高咖啡的口感浓郁程度。
三段注水的分段萃取方式
优点:比一刀流层次更丰富,可以明确咖啡前、中、后段的风味。做法是闷蒸之后每次增加注水量,通常在咖啡液即将下降至粉层表面时注水,以小、中、大水流去做三段萃取,
缺点:会对水的流速和流量有比较高的要求。
使用V60滤杯冲煮可以提高手冲风味的层次感,喝起来更加丰富而干净;把尼加拉瓜咖啡浓郁的花果香与柔和水果类酸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15克粉,水温89-90度,研磨BG 5R(中国标准20号筛网通过率64%),水粉比接近1:15
手法:30g水闷蒸,闷蒸时间为30s。手冲壶中的热水以滤杯中间为圆心顺时针一圈一圈画圆,在冲泡时开始计时,注水冲泡至30g,然后停止注水,等待30秒,进行第一次注水。
第一次注水时与前面一样划圈,速度可以稍微放慢,在绕到外圈时加快一点速度,在1:15秒左右断水,等液面下降1/3时,再注水,第二次注水集中在中央注水,水流不要冲到咖啡粉与滤纸相连的地方,以免产生通道效应,2:05秒左右结束萃取,尾段可以不要(时间拖得越长,涩感、粗糙口感就会增加。
分段:30-125-23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