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外行,却在入行五年内就打通了咖啡的线上线下产业链,打造出一家集种植、鲜果加工、初加工、成品、出口等为一体的多元化专业咖啡企业,被称为咖啡业界“黑马”。
云南咖啡历史悠久,小粒咖啡浓而不苦、香而不腻、略带果酸味,深受业界好评。统计显示,目前云南咖啡种植面积约有150多万亩,占全国咖啡种植面积和产量的99%,主要分布在普洱、德宏、临沧、保山等地。云南咖啡吸引了雀巢、星巴克等跨国巨头纷拥而至,也成为创业者的沃土。
这匹“黑马”就是来自咖啡主产区保山市潞江坝的许正雄和他的合美咖啡公司。2007年,在深圳做医疗器械的许正雄回到家乡,投入了300多万元办了酒厂,生意却不温不火。
“我家里一直有五六亩咖啡,但从未真正关注过咖啡,直到2010年同学来约我做咖啡生意。”许正雄说,后来他们找到德宏后谷集团,决定了先从收购咖啡豆做起,并向亲戚借了30万元成立双虹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
2010年咖啡行情一路走高,最高时40多元每公斤。在2010年到2011年的咖啡产季,许正雄三个月内就纯赚了300多万元。
对于“半路出家”的许正雄来说,介入农业是一项未知数,仅有热情难免成为“炮灰”,从种植、采收、加工、销售的环节都是陌生的,技术性强,传统农业的风险不可避免。
现在回过头看,当时高涨的行情掩盖了许正雄经验的不足。“撮一撮,闻一闻”是收购带壳咖啡豆时监测质量的一个动作,但许正雄坦言,当时他只是“依葫芦画瓢”。
“我没有收豆子的经验,只是模仿着人家咬一咬,搓一搓,装模作样,实际上当时大家都在抢豆,顾不得其他。好在是行情高涨,收购的豆子都能卖出去。”许正雄说。
2012年1月,许正雄成立了合美咖啡公司。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互联网为农业领域的创业者打开了一扇窗。在常规套路上,咖啡企业往往先做出产品,然后才会在电商等渠道销售。但许正雄则是用电商战略倒逼企业发展。
2012年,许正雄获得“省长创业奖”。随后,许正雄结识了三个有志于从事电商的伙伴,四人决定联手进军电商,成了
肆只猫咖啡公司专门负责电商。
在电商计划的倒逼下,他立即着手在保山建立咖啡深加工厂,2014年3月就建成加工量5万吨的鲜果加工厂,同时年加工量一千吨的咖啡豆烘焙厂和2000吨的三合一速溶粉厂也建好。当年5月,三合一速溶粉产品开始生产,到当年8月销售就突破一万笔,速度让人惊叹。
为实现了销售和生产的无缝对接,许正雄还在昆明建设了咖啡速溶粉工厂,电商团队直接入驻,实现了“前店后厂”,咖啡速溶产品生产出来,就可以直接打包发物流到消费者手中。
“农业生产周期长,拼的就是执行力。同时,互联网思维要贴近目标消费者的心理和需求。在电商公司,我们的平均年龄是27岁。因为我们咖啡的购买人群是年轻人,招聘员工多要求‘90后’,他们的思维接近消费者的思维和心态。”许正雄说。
“从种子到杯子”,种植管理决定着咖啡品质的优劣。在电商获得突破后,许正雄分头向种植基地和线下体验两端扩展。
目前,合美咖啡在泸水县六库镇拥有5000亩高海拔咖啡种植基地,在芒宽乡通过双虹合作社控制着二万亩优质咖啡基地。现在这两块基地都通过了“国际4C咖啡认证”,整个公司也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O2O模式也逐步试水。在丽江市,许正雄已经开设了3家体验店,现场制作咖啡饮料、现场烘焙咖啡豆的体验销售模式。而在保山,许正雄独创用酒瓶为主来装饰的咖啡厅,在保山开设了第一家“酒瓶”咖啡厅。
许正雄认为,在创业中,政府支持仅仅是辅助因素,不能代替自身的努力。“从成立至今,合美投资总共约5000多万元,其中政府前前后后的支持约有300多万元。打铁靠本身。如果单独依赖政府扶持,一定长不高走不远。”许正雄说,但政府应加强产业的公共服务,组织企业走出去,让品牌和产品落地。
同时,企业应与农民共赢,避免与农民争利。“比如企业向农民收购产品时实行优质优价,不仅调动农户的积极性,收购的咖啡豆品质也提升,是良性循环和促进的过程,否则恶意压价则会形成恶性循环。”许正雄说。
而缺人才是困扰许正雄和诸多创业者的问题之一。“目前云南农产品电商的问题在于人才比较紧缺,希望政府能够把外面的高手请进来,培训本地的电商人才。”许正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