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知云南的咖啡产业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却不知在这100多年里,
云南咖啡产业经历了多少风云变迁。
历史渊源
◆
●1887年
中法战争结束后,法国与清政府签订条约,指定云南蒙自为通商口岸。这是云南最早的通商口岸,很快吸引了外国商人,法国、英国、美国、日本、意大利、德国和希腊的洋行相继在这里落地,甚至包括当时出名的美国美孚公司、英美烟草公司和巴黎百货公司。
●1892年
法国传教士田德能来到大理宾川朱苦拉村进行传教活动,第一粒咖啡种子在朱苦拉落地生根。传教士入乡随俗地修建了一座当地建筑风格的教堂,这座教堂至今仍矗立在村子中心,成为地标性建筑。
●1903年
法国为了更好的掠夺这片红土地上的财富,清政府被迫同意修建一条从当时法属越南海防港口至云南昆明的铁路——“滇越铁路”。 大批外国工程师、技术人员和来云南淘金的西方人涌入云南,当时在西方盛行的咖啡文化也随性而入。
●1905年
法国人在蒙自开设了云南的第一间咖啡吧——“滇越铁路酒吧间”(法国模式的咖啡馆,是咖啡馆和小酒馆的混合产物,也是欧洲咖啡馆的主流模式)。
●1910年
4月1日滇越铁路竣工,随后1912年—1915年间,铁路沿线开始种植咖啡,至今还留存少量咖啡树。
●1914年
景颇族边民引入种植在瑞丽县弄贤寨,当时引进的目的是作为庭院栽培以供观赏。(但也有学者认为弄贤寨最早的咖啡引种时间是1893年,由传教士欧文•汉森引入。)
无论是以观赏的名义、或以满足传教士的需求而种植,咖啡的种子在云南的土地上悄悄生长。直到……
产业化种植
◆
◆云南咖啡
●1952年
云南农业试验场芒市分场,(现为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的科技人员从弄贤寨带了70余公斤鲜果带回到保山市潞江坝试种,发现适应性良好,结果多,品质优良,并由此不断发展壮大。
●中苏
友好的年代,保山的咖啡迎来了一次大发展的机遇,从以专供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兄弟国家咖啡的国家经济战略发展目标出发,大规模的普及咖啡种植,面积曾一时达到3万多亩。由此,保山便成为了云南省咖啡产业化种植最早的地区。
●1960年
代后,中苏关系宣告破裂,云南4000亩咖啡园逐渐被人为搁荒或改种了其他农作物。
●1980年代
国际咖啡企业为了降低南美洲咖啡种植基地对咖啡价格的影响,将目光转向了云南。同时由于跨国集团的刺激,终于复苏了云南咖啡种植产业。
随后的20多年,云南逐步成为国际市场的咖啡原料供给地,跨国企业以低于纽约咖啡期货的价格收购云南的咖啡原料,并掌控着云南咖啡原料出口的话语权。而且全球只有云南咖啡报价低于纽约期货,并维持了27年,以云南咖啡27年来平均年产量为6万吨计算, 27年来,云南咖农至少损失34亿元以上。
●1995年
后谷咖啡董事长熊相人在德宏从5亩咖啡地开始创业。
●2008年
后谷咖啡首次对外公布咖啡鲜果的收购价,掀起原料“争夺战”,以确保云南咖农的实际利益。并引进丹麦、德国先进技术和设备,开发建设速溶咖啡生产线,打破云南咖啡产业只供原料出口的格局,同时也为咖农们的利益保证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2014年
后谷咖啡进出口总额已突破2亿美元。产品远销德国、英国、西班牙、韩国、新加坡、日本、美国等42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与中国东方航空有限公司和日本UCC集团签订了长期供货协议。
●2015年满载着希望的“滇新欧”“渝新欧”后谷咖啡国际货运专列正式开行。云南咖啡产品将首次通过国际铁路运输抵达欧洲,云南咖啡产业开始从农业原料出口发展到咖啡工业产品出口,填补了云南与欧洲贸易货运方式中没有陆路大通道的空白。
前街咖啡烘焙的小粒种铁皮卡云南咖啡豆-【云南花果山咖啡】在品牌和品质上都有充分的保证。而更为重要的是,性价比极其高,一包半磅227克,价格仅60元左右。按照每杯咖啡15克粉来计算,一包可制15杯咖啡,每杯仅需要4元左右,比起咖啡馆出售动辄几十块块一杯的价格来说可谓良心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