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与酸味关系?
高海拔生长的咖啡豆有什么优势?
海拔决定什么因素?
我们曾经带大家从植物学的角度,较深入地了解咖啡树。现在,我们再来谈谈什么样的环境条件,对咖啡树的生长较为适宜。当然,愈是有利的自然环境,就愈容易造就高品质的咖啡豆。另外,「阿拉比卡种」和「罗布斯塔种」在树种上本来就不大一样,所以对环境的要求也「雨量」、「温度」、「高度」三方面分别做简单的说明与介绍:
雨量:依品种的不同,适合的雨量也略有不同。「阿拉比卡种」约为1200~2200公厘/年,「罗布斯塔种」约为2200~3000公厘/年。
温度:依品种的不同,适合的温度也略有不同。「阿拉比卡种」较适合20℃~25℃度的环境,「罗布斯塔种」对温度的忍受范围则明显大了许多,只要在摄氏24℃~36℃度都可算是它的适合气温。
虽然以上列出的这些数据,无论是雨量还是温度,都只是概略值。但聪明的读者也许可以从中窥知,东南亚和印度等这些热带雨林国家,为何普遍栽种价格较低廉的「罗布斯塔豆」了。说实在的,这些条件,大体上还是较适合种植「罗布斯塔豆」的。
高度:依品种的不同,适合的高度也有差异。「阿拉比卡种」适合的高度在海拔800~2000公尺左右,「罗布斯塔种」则为0~800公尺。实际上来说,「罗布斯塔种」是几乎没什么海拔高度的限制,所以在大量栽植的亚洲地区,常常在海拔不高的平地就能看到不少的咖啡园。
以笔者长期蒐集的资料,再加上个人累积的经验,以及与同好间的交流,笔者发现,除了一些地理条件特殊的地区之外,大体上咖啡树种植的高度还是要在海拔800~2000左右品质会较好些,甚至有的咖啡老饕还乾脆就直接认定,海拔1000公尺以下不会有好豆子。笔者并不赞同如此的分类法,但这也多少反应出高度对咖啡豆的品质是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的。
基本上咖啡树乃原生於埃塞俄比亚的高原上,所以以往咖啡树也都是种植在有一定高度的山区。因为咖啡种植的地带多半都在赤道附近,而此区域的平地对咖啡树来说显然是太热了些。不过这是专指「阿拉比卡种」而言,对「罗布斯塔种」来说则又另当别论了。
此外,如前所述,每个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常会造成许多例外之下的惊喜,所以读者对於这些数据也不必太过执着。例如前几年几乎和蓝山齐名的夏威夷可娜咖啡(KONA),曾获美国食品奖奖项的国内惠荪咖啡,以及最近政府大力推广的云林古坑荷包山的咖啡,这些都算是低海拔的咖啡豆,但其品质不见得就一定不好;读者若有兴趣,不妨可以试试加以比较。
话虽如此,但的确有许多地区对「种植高度」这个地理条件相当重视(包括上面文中提及的一些咖啡老饕们),甚至成为该地区咖啡豆分级的标准。中美洲的诸多产豆国,包括瓜地马拉(Guatemala)、哥斯大黎加(Costa Rica)、萨尔瓦多(Salvador)等地区,其生产的咖啡豆便以其产区高度来分级。他们认为产区高度愈高,所产的咖啡豆质地较密(硬),不但口感较为丰富,香味表现得也比较好,故其最高等级的咖啡豆Strictly Hard Bean(简称SHB,极硬豆)生长高度均约在4500~6000英尺左右,而生长高度在4000~4500英尺的咖啡豆叫「硬豆」(Hard Bean)。至於当地太平洋沿岸较低海拔地区Pacific(大平洋海岸区)所生产的咖啡豆,则是等级最低的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