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中国咖啡的历史,就不得不提到云南大理朱苦拉咖啡,它对中国咖啡历史的进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业内可谓是声名远扬。从2007年开始,云南省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德宏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保山咖啡协会、云南咖啡厂等部门先後派出专家深入朱苦拉村对生长在这里的13亩古咖啡林进行研究,最终认定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平川镇朱苦拉村的13亩古咖啡林属於云南小粒铁皮卡品种,这一品种十分稀有,且品质十分优异,堪称中国咖啡的"活化石"。今天的《中国之窗》节目,就让我们一起去探寻朱苦拉村百年咖啡的传奇。
朱苦拉,地处云南省宾川县平川镇东北部的大山深处,是楚雄、大理、丽江三个州市的交界地,被金沙江支流渔泡江环绕。由於交通不便,朱苦拉几乎与世隔绝,因此这里人迹罕至,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彝族山寨。也正因为此,朱苦拉,静静地、又充满生机地存在了数百年。至今,古朴依然。
怀揣着向往神秘之地,迫切想一睹古咖啡林风貌的念想,十月的一天清晨,天蒙蒙亮,我们就从宾川县城出发了(车子发动声压混)。一个多小时的油路,我们到达了平川镇,稍作停留,我们开始颠簸在通往朱苦拉村连绵大山的土石路上。心里一直在回想刚才平川镇党委书记谭家林的介绍:(录音)
"朱苦拉地区的13亩古咖啡林之所以列为中国最古老的咖啡林,就是因为除了拥有24珠100余年树龄的咖啡古树外,其余均为古树的子孙,树种均为纯正的云南小粒咖啡,其优越品质十分稀有,是中国咖啡、尤其是
云南小粒咖啡的祖先,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及产业发展价值。"
其实,古老咖啡林出现在云南并非偶然。云南有着种植咖啡的悠久历史传统和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
云南小粒咖啡具有浓而不苦、香而不腻、略带果酸味等特点。国际咖啡组织认为,
咖啡与哥伦比亚小粒咖啡品质接近,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强。目前中国的咖啡原料百分之九十五产自云南,因此,云南的咖啡产业对中国咖啡产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车子在崎岖的山路上曲折前行,一面是悬崖绝壁,一面是万丈深渊,让我的思绪又回到这紧张的前行中。无怪乎,彝语把朱苦拉称作"若客来",意思是弯弯曲曲的山路。就是这样一条通道,也是2010年才修通的。
两个多小时後,终於峰回路转,在一个小山坳里,见到了渔泡江边山坡上被翠绿的咖啡林环绕的朱苦拉村。深秋清澈的阳光此时正暖暖地照耀着整个小山村,仿佛为它镀上了一层金边,群山顶上还有薄雾未散尽,这就是被人们视为世外桃园的朱苦拉。
在平川镇经济办主任杨体武和现年53岁的朱苦拉村委会党总支书记杞凤华的引领下,我们一行人走进了朱苦拉村。一股独有的咖啡香气钻进我的口鼻,原来,经过百年时光的熏陶,在朱苦拉村,喝咖啡早已经成了当地彝族村民的生活习惯。杞凤华告诉我:
"村子里不论男女老少,都喜欢喝咖啡,用铁锅石磨,自炒自磨。不过,咖啡的炮制过程是保密的,不传妻子,不传女儿。"
喝完原味、古朴的咖啡,我急切地走近了这片被称作中国最古老的咖啡林,此时的古咖啡树已经结出了串串咖啡豆,虽下月才到成熟时,可早有咖啡豆透出鲜艳的红。 杞凤华:
"这片树林就是被认定的中国最古老的古咖啡林。共有13亩1134株,其中有24株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法国传教士1892年在朱苦拉建教堂传教时引进种植的。"
1892年,也就是清朝光绪18年,法国天主教传教士田德能留下了这样一个传奇。受天主教会派遣,他从昆明赴宾川县进入朱苦拉传教,在当地修建了一所教堂,并同时将喝咖啡的习惯引入了朱苦拉村。他亲手栽种了一片咖啡林,教会当地村民种咖啡、喝咖啡、出售咖啡。从此,当地的村民开始有了自种、自磨、自饮咖啡的习惯,并延续到了今天。
朱苦拉村村民李福生(86岁):
"那咖啡是田神父手上栽的,有117年了,我记得的时候就有房子高了,有这种的一棚呢,树根麽有这种大呢。"
朱苦拉村村民杞光辉(90岁):
"那个时侯我5、6岁,就记得有咖啡树了,法国神父来,我在(他)那点读书,就帮着他们摘果果。"
杞光辉老人是村里第一任文书、李福生老人是村里第一位社长。两位老人见证了朱苦拉村咖啡树的历史。1948年,李福生社长发动村民大面积栽种咖啡,曾经一度发展到80多亩,但1983年的一场大雪,将距离村子比较远的咖啡树冻死,村子周围的13亩咖啡树基本存活下来,目前仅剩1134株。
云南省文化学者黄蜀云女士介绍:
"一位马来西亚咖啡专家曾经说过,保住了云南老品种咖啡,就保住了中国咖啡在世界咖啡史上的地位。朱苦拉咖啡正是属於
云南小粒铁皮卡咖啡,这种咖啡在云南已经很稀少了,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对它进行抢救性保护和开发。"
近年来,当地政府也充分认识到对云南古老咖啡品种保护和开发的重要性,把咖啡作为重点产业进行保护和开发。宾川县财政每年拨10万元扶持资金,着力打造"朱苦拉百年古咖啡"品牌。平川镇经济办主任杨体武也作为朱苦拉咖啡的种苗繁育科技人员,常驻朱苦拉村进行育苗工作。杨体武:(录音)
"我们到朱苦拉村以後,第一是把古老咖啡的灌水工作引水沟(渠)做好;第二防治好古老咖啡的病虫害;第三做好修枝打岔,保护好古老咖啡。在这些基础上,下一步就是做好繁育工作。"
谈到这里,眼前这个中年男子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告诉我:
"我们已经建立了原种育苗基地总共是15亩,能够提供1000亩的大田移栽用苗。现在已经栽种了400亩,然後逐步,到2012年再发展到1000亩,到2013年完成1400亩的总(种植)面积。"
他还告诉我,现在这纯正的铁皮卡老品种咖啡已经育苗7个月了,到明年,这些种苗就可以无偿提供给附近的得底麽、东升、朱古拉三个村委会的村民们栽种。到时,每存活一亩咖啡树就补助种植村民500元钱。此外,考虑到咖啡从育苗到挂果需要三年时间,这三年村民没有收入来源,他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了把"摸摸香"(可提取香料)套种在大田里的方案。这样,头三年村民们就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同时,平川镇还准备给特别贫困户补助一定量的大米,保证他们有粮吃。这样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推动古咖啡产业的发展,让古咖啡树的子孙们世代繁衍。对於此,杞凤华对带领村民们增收致富也充满了信心。
推开百年老教堂的大门,已经人去楼空。青瓦白墙的百年老屋除了留下斑驳的痕迹外依然如故,它仍矗立在朱苦拉村的中心,默默诉说着这个小山村的百年沧桑。祝愿这个有着中国最古老的百年咖啡林的彝家山寨,就像朱苦拉咖啡一样醇香久远、芬芳浓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