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桑尼亚是典型的东非国家,北临肯雅、乌干达,南接马拉维、莫桑比克和赞比亚,西面是卢旺达、布隆迪。谈及坦桑尼亚咖啡,不可不提吉力马札罗山地区出产的咖啡。她位於坦桑尼亚东北部,是非洲最高的山脉。早於1893年,传教士引进波旁品系咖啡栽植。极端而独特的气候条件是生长咖啡的宝藏。如今,吉力马札罗山地区出产的咖啡绝对是坦桑尼亚的最佳代表,在坦尚尼亚咖啡生产中也占75%。
也许你会问,吉力马札罗山咖啡的生长条件有什麽优越或特别之处?这是由於吉力马札罗山不但是非洲最高的山脉,她亦是火山喷发後形成的高山,为全世界第2大火山口。有看过Coffee Roasters Asia网志、或对咖啡甚有研究的朋友,应该会知道,火山灰的土壤对孕育咖啡豆是绝佳的滋养。而吉力马札罗高山的火山土壤肥沃,属弱酸性,排水佳,气候和地质配合令咖啡风味酝酿得份外丰富。
另外,非洲总给人感觉长年气温炎热,湿度乾旱。这个真的是很大的误会。就以吉力马札罗山为例,山地气温虽可高达摄氏59度,但峰顶却可常年积雪,能达零下摄氏34度,因而吉力马札罗山也有「赤道雪峰」之称。而降雨量方面,河谷年降水量能达800至900毫米;山地凉爽多雨,年降水量在迎风坡达1600至1800毫米。在这「赤道雪峰」提供的气候、地理环境下生长,咖啡风味如何特别可猜一二。
圆豆 (Peaberry) vs 平豆
坦桑尼亚的圆豆绝对为坦桑尼亚生产的咖啡锦上添花。可能大家会问:圆豆是什麽?平豆又是什麽?咖啡豆不就是一颗豆吗?还有圆平之分?这里,可能要补充一下这方面的资料。
首先,咖啡豆的真身是咖啡樱桃中的核果,是种子,植物的一种。正常情况下,一颗咖啡浆果中,会有对半分成两颗的平豆咖啡种子。这是我们所称的咖啡豆,学名的话就是平豆(Flat beans)。
而圆豆(Peaberries)其实是咖啡豆的变种。学名又称「caracol」,「 caracolillo」,属西班牙语,意思为小蜗牛。植物学上,圆豆的出现有两个可能原因:1. 授粉不均、2. 生长过程中营养不均。比起对半分成两颗种子,植物内部种子并没有分裂,所以呈现完整椭圆形颗粒的一粒圆豆。这个情况常见吗?一般而言,圆豆的产量是平豆的1/50左右。在非洲其他咖啡生产国家如肯亚,也有圆豆的出现。但以坦桑尼亚来说,当地咖啡生产中只有约5%至10%的果实会出现圆豆型态。而且圆豆大小比起平豆较少,在处理过程也会由网过筛,与平豆分开被独立分级挑出销售。相对平豆而言,圆豆是十分稀少而珍贵的。
在味道上,圆豆的风味较好,还是平豆的风味较好呢?这实在没有一个结论,至今仍有不少人在讨论这问题。的确,圆豆的出现是咖啡樱桃生长时的缺陷,但也有人认为,所有养份储存到颗粒较小的圆豆里,浓缩了比一般平豆更多的养份,风味更突出,更为香甜浓郁,也不无道理。
其实比起其他亚洲国家例如日本和韩国,似乎在香港的精品咖啡市场很少有坦桑尼亚咖啡的选择。关於
非洲咖啡,大家可能总会喝过一两杯
肯亚或埃塞俄比亚,但身边的咖啡朋友总对坦桑尼亚咖啡不太认识,甚至对她会出产咖啡而感到惊讶。若说埃塞俄比亚咖啡的花香令人惊艳,肯亚咖啡以果酸宜人见称,那麽坦桑尼亚咖啡又该怎麽形容呢?
就以Coffee Roasters Asia最近带来的单品咖啡:坦桑尼亚北部,吉力马札罗山圆豆而言,确实若与肯亚或埃塞俄比亚的咖啡豆相比,这款咖啡的酸气既没有肯亚那麽明亮,花香也没有埃塞俄比亚般明显。不过,她那柔和温顺的酸度,却像红酒一样,多一份香甜优雅。若以中浅度烘焙,其清爽顺滑的酸子酸,散发橘子果香,又夹杂番石榴和蔗糖混离的甘甜,随温度转变,风味又会稍稍变化,是很有性格的一款咖啡。若以深度烘焙,则多一份圆润的层次:无花果的清甜、焦糖般香甜沉稳的滋味,加上乾净度高便更提升咖啡整体的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