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吸式咖啡壶
Siphon
Syphon
Vacuum pot 虹吸壶
2
虹吸式咖啡壶历史
1830年代早期德国人利用玻璃吹制咖啡壶具
柏林人Loeff的设计被法国人Richard复制取得的专利造型
1935年法国人Boulang注册专利的设计
1937年法国Alsace地区人士Beunat注册专利的设计
法国人Richard学习德国人的技术,开发出全玻璃的虹吸壶1938于 法国申请专利
3
1850年代报端的漫画,显示欧 洲人对于虹吸式咖啡的疯狂
4
咖啡萃取的元素
水
水量
水质
咖啡粉 粉量
颗粒粗细 萃取温度 搅拌程度 萃取时间
5
水
水质
不可含有氯离子
使用矿泉水,勿使用蒸馏水
水中总固体含量介于50——200ppm为佳
6
咖啡用量
咖啡:水=1:12——1:20
常见咖啡瓢,每一平满瓢,约7——11公克咖啡熟豆(因烘焙 度,咖啡豆密度而异)
建议粉/水用量:每120cc用一平满瓢咖啡熟豆
7
咖啡粉量
咖啡内含的化学成分有不同的溶解度
随著萃取时间的进行,不同的成份逐 个溶解出来
最先被溶解萃取出来的成分偏酸
可溶成分中最后被溶解出来的成分偏
苦涩
适当的萃取量是将咖啡颗粒中的成分 萃取出18——22%时,可以达到一般人喜 欢的成分组成
咖啡的浓度在1.15%——1.35%是大多数人 觉得浓淡适中的条件
8
咖啡颗粒粗细
咖啡颗粒形状
渗透程度均匀,萃取平均 正立方体最佳
咖啡颗粒大小
美规20号标准筛
正方型孔径0.84公厘
9
咖啡颗粒大小与咖啡滋味口感
10
萃取温度与咖啡滋味口感
略强
中度
强 度
中弱
弱
酸度 涩味 黏稠度 刺激性
11
萃取温度
为使咖啡的强度,滋味,香气与浓度达到平衡稳定
建议虹吸壶咖啡的萃取温度为90-92°C
12
搅拌
目地
使咖啡颗粒湿润浸透
将咖啡溶解物质榨取,使其离开咖啡颗粒
虹吸壶的搅拌来源
水流 (turbulence)搅动 手工搅动
13
虹吸壶的搅拌来源(一) : 水流搅动
14
水流控制
利用瓦斯炉火力的调节,调整下 壶余水的沸腾程度,达到控制蒸 气量的产生,进而控制上壶水流 搅动的程度
利用稳定的火力所产生稳定的蒸 气量,提供稳定的搅拌,使咖啡 的萃取稳定
15
虹吸壶搅拌来源(二) : 手工搅动 利用搅拌棒拨动上壶的咖啡粉
手工搅动的时机与目的
倒粉入上壶后
○ 使咖啡粉尽快浸透,均匀湿润
○ 建议下壶水经加热上升到上壶后,调整火力,维持上壶的水不会掉回下壶 的最小火力后,静置30——60秒,让水温稳定后,再倒粉,以使萃取条件稳 定
结束萃取前
○ 将溶解的咖啡液体榨离咖啡颗粒
○ 使用离心力原理,将溶解的咖啡液体甩离开咖啡颗粒,离心力越大,越容 易甩出来,甩出来越多
16
萃取时间长短
萃取过程,咖啡可溶性物质依各自的溶解度不同,随时间 长短而逐一溶解出来。
溶解出来的咖啡成份,依下列次序出现 酸酸涩苦苦涩
建议萃取的时间控制在”酸涩苦”之间,使咖啡兼具 “酸”所带给咖啡的变化性,
“酸涩”带给咖啡的刺激性
“苦”带给咖啡的代表性
17
萃取时间掌控 火源的移除时间
压力梯度的变化
加热过程中,密闭的下壶因水蒸气产生,形成高于大气压的正压,将水挤出到上壶
火源移除后,密闭的下壶因水蒸气凝结,体积缩小,形成低于大气压力的负压,将水吸回下壶
温度梯度的变化
上壶的水回吸到下壶的过程,遇到下壶底部因火源加热部位的温度高于上壶,产生下热上冷的
向上(逆向)温度梯度,减缓回吸的速度,延长萃取的时间
控制压力与温度梯度
湿布包覆下壶上半部,降低下壶内温度,加速水蒸气凝结,加速负压产生,加大压力差
然后再以湿布摸触火源加热部位,降低玻璃温度,使其低于上壶的水温,产生下冷上热的向下 (正向)温度梯度,与压力梯度共同牵引上壶的水回流到下壶
负压越大,下向温度梯度越大,回吸的力量越大,萃取的时间就越短 18
咖啡口感(body)的控制
因为使用滤布或滤纸,吸附过滤咖啡的纤维与油脂,造成
咖啡缺乏口感(body)
减少被过滤的纤维与油脂,就可以提高咖啡的口感
虹吸式咖啡壶过滤机制 滤布/滤纸
咖啡粉渣
19
虹吸式咖啡壶过滤控制 滤布/滤纸孔隙大小
只要不让粉渣落回下壶,越大越好 滤环紧扣程度
只要不让粉渣落回下壶,越松越好
咖啡粉渣
尽量不要使咖啡粉渣产生过滤现象
透过手工搅动,产生离心力的过程,让粉渣集中到滤环的中 心,产生冰激凌球状构造,就可减少粉渣的过滤作用
20
冰激凌状咖啡粉渣
21
现场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