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咖啡连锁店巨头星巴克(Starbucks)进入大陆市场将近20年,已成为市场霸主,如今却出现本土业者欲藉互联网之力与其抗衡。
新华社报道,大陆咖啡消费市场潜力巨大,2017年全球咖啡消费规模成长仅为2%,大陆的咖啡消费增速却高达15%,然而市场却一直为星巴克等西洋品牌所垄断,本土业者一直在夹缝中艰难生存。
但就在大陆一、二线城市咖啡市场几乎被外来者占领的时候,借助行动互联网和资本的力量,本土咖啡品牌开始展开反击。譬如,瑞幸咖啡以10亿元人民币(下同)起家,靠著补贴的行销手法,仅4个月就销售出500万杯咖啡。截至5月份,线下门店突破500家。
不仅如此,
瑞幸咖啡去年底便开始从星巴克“挖角”,主要招募对象为中高层管理人员,且部分职缺开出的薪酬超过星巴克同职缺3倍以上。有消息称,星巴克北京市场约七分之一的员工已被瑞幸挖走。
另一家互联网咖啡:咖啡之翼,其业绩也在去年迎来转机。咖啡之翼年报显示,2017年公司净利润为941万元,年增272%,扭转2016年亏损546万元的局面。
新零售让在地品牌反攻
专家指出,和传统咖啡店不同的是,瑞幸咖啡和咖啡之翼的兴起,与互联网所衍生出的“新零售”业态有关。譬如,瑞幸咖啡除了快速扩张门店外,所有门店都支持行动端点单和外送业务,门店周边1.5公里至2公里区域承诺30分钟以内送达,而且同类产品都要比星巴克便宜不少。
咖啡之翼也将业务重心转向“新零售”,2017年公司提出“一横一纵”战略,纵向是咖啡全民化,即线下咖啡店、智慧咖啡机及零售咖啡饮料、零售商品。
横向指以咖啡和轻餐饮为各种模式的线下品牌连锁店。目前,智慧咖啡机已成为咖啡之翼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但报道提到,相比星巴克等国外业者在大陆市场大赚、门店愈开愈多,大陆咖啡市场上始终未能出现一个本土品牌的“独角兽”,由于盈利、管理等方面原因,资本市场对咖啡业的热度始终不太高。
烧钱模式难长久经营
在深圳金融圈工作的小孙是瑞幸咖啡的第一批使用者,之所以购买瑞幸咖啡,主要是有买一送一的优惠券,而且价格比星巴克低,但瑞幸咖啡的口味与星巴克相比还是有较大差距。她说:“当初身边很多朋友都是在铺天盖地的广告吸引下,下载瑞幸的APP,真正购买的人并不多,不少人在优惠券用完之后就不再关注了。”
专家指出,作为互联网咖啡的代表,无论是瑞幸咖啡、连咖啡还是咖啡之翼,采用的都是互联网模式:先做大规模,抢占市场,然后再图盈利。像是以互联网“烧钱”的玩法补贴用户,包括“新用户首杯免费”、“拉新(拉新的消费者)再送一杯咖啡”、“买五赠五”等,还有电梯广告、明星代言、微信朋友圈广告,还有社交媒体行销,定位基本上是强调性价比。
相较之下,外国业者经营咖啡专卖拥有悠久文化及经营理念,像星巴克拥有非常好的培训系统,每位新员工需要参加长达两个月的咖啡制作培训。且不同于其他企业,星巴克一直强调“人”的重要性,认为员工在品牌传播过程中有著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这些优点上,大陆本土业者除了学习应用新科技推广生意,其实还有许多经营上的“眉角”需要向外国业者取经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