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莫名被“咖啡致癌”的谣言刷了一波屏,辟谣的文章也在继续刷屏。
其中一篇流传甚广,最重要的结论之一是,一天喝10公斤咖啡,相当于28杯中杯咖啡,才会达到致癌的量。
很多人一看,哇塞,有国际期刊的数据,有非常专业的计算,还有这么直观的28杯星巴克做参照,简直完美。
于是,很多媒体也引用28杯星巴克的数字,毕竟这比长篇大论的文字好理解、好传播。
很遗憾,虽然讲得煞有其事一般,但这段话一定是外行人写的,说不定是从百度贴吧或者知乎上面抄过来的。
而28杯星巴克,就是个错误。
28杯星巴克是个错误,28杯Costa也是个错误,280杯星巴克+Costa还是个错误。
为什么?
因为致癌物没有阈值(安全剂量)!
2.6-16微克的那个数据并非最低致癌剂量,而是TDI,即每日耐受摄入量,主要用于描述污染物,例如重金属。
TDI的意思可以理解为每天吃这么多不会有事,即使超过TDI也只是有一定风险,并不等于真会生病,因为算TDI的时候还留有余地。
由于错误的将TDI理解为致癌剂量,因此后面的所有推理、计算都是瞎掰,堆再多的文献也没用。
当然,我同意“咖啡致癌”是夸大其词。
为什么没有阈值?
很通俗直观的解释就是,你明知道抽烟可以导致肺癌,但你无法回答,每天抽多少烟会得肺癌,抽多久会得癌。
你明知道喝酒可以导致肝癌,但你无法给出一个精确的量,每天喝多少会肝癌,喝多久会得癌。
有的人抽烟喝酒一辈子都没得癌症,有的人从不抽烟喝酒也会肺癌、肝癌。
因此得肺癌的烟民你也不能说就是因为抽烟才得肺癌,对吧?
但是通过统计分析,能看到抽烟和肺癌非常明确的关联性,因此科学的解释就是,抽烟可以增加肺癌概率。
还记得“红肉致癌”吗?当时的科学结论就是,每天多吃一两加工肉制品(例如香肠),结直肠癌的概率增加20%。
那是不是不吃任何加工肉制品就不会得结直肠癌呢?这个嘛,你想得倒挺美。
同样,你可以说人体摄入丙烯酰胺会致癌,但你无法确认,具体摄入多少量的丙烯酰胺就一定会患上癌症,同样也无法保证不摄入丙烯酰胺就绝对不会患上癌症。
说到底,癌症就是个概率,更直接一点说就是有运气成分。
致癌物到底应该怎么看待?
1,首先应该看定性的结果,也就是它是否真的会导致癌症。
2,接下来应该看,这个致癌物的量到底有多少,有没有限量标准等参考值,致癌概率需不需要担心。
3,然后应该看看主要矛盾在哪,因为你可能希望控制这种致癌物的摄入量。
4,最后还要看看利弊权衡,也就是你吃进去这种致癌物的同时,你还获得了什么,有无必要冒这个风险。
最后
其实“咖啡致癌”真的属于恐吓公众,每天喝几杯真不用担心。
但如果用“每天喝28杯星巴克才致癌”来安抚公众无疑也是不对的,“喝28杯才致癌”不对,“喝280杯才致癌”也不对,“喝星巴克才致癌”不对,“喝雀巢才致癌”也不对,总之,用一个谣言去澄清另一个谣言,怎么看都像是在开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