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谈以低于85度C的水来作手冲咖啡(例如使用V60)这一点。如果你曾看过我谈《咖啡的饮用温度》的那篇随笔,应该知道,为何专家不赞成用低于92度的水来冲泡咖啡?答案是,因为低于92度的水所萃取的咖啡,会趋于平淡,而且会带出令人不愉悦的酸味。那么,何以仍有不少咖啡业者用低温的水来冲泡咖啡?在那篇随笔里,其实我已经给出解释,不过还有一个当时曾提到而未详细说明的可能理由,那就是业者把“手冲咖啡”与 Espresso 的调理要领弄混了。手冲咖啡,以92——96度为宜,无论美国或欧洲,几乎已成定论;但 Espresso 因为是在高达7——11大气压下快速(25——35秒)压滤而成,经研究,最适合的水温是85——95度C(见〔注〕)。换言之,85度C是调理Espresso的低温下限,而不是手冲咖啡所适合的温度。(附带说一下,台湾的“85度C”咖啡连锁店,是不是因此而取名?一直是令我好奇的事)。在时间相同的条件下,水温低必然会降低萃取率,增加粉水比例当然可以提高浓度,但无法避免不悦的酸味。不过话说回来,如果你认为被人批评的那种“不悦酸味”恰好是你所喜欢的,那么,就不必理会别人的批评,照自己喜欢的方式作吧,毕竟喝咖啡的是你,没有必要为了讨好其他人的看法而牺牲自己的享受。
接著谈“香”与“味”。你来信中对于咖啡不应只重“味”而忽视“香”,我完全同意。事实上,气与味两者是密切相关的,不相信的人,只要试一试捏紧鼻子喝咖啡的感觉就可以明白。也正因为这个缘故,热咖啡一向比冷咖啡受欢迎,因为温度较高时,咖啡溢出的香气较多,而且除了由鼻孔所吸入的,直接可感受到的香气外,还有咖啡液在舌面上溢出的香气,经由喉咙后方的鼻咽管上升,进入鼻腔,所带来的余韵(aftertaste)。根据研究,咖啡低于60度时,这种形成余韵的香气是难以溢出的。
再谈SCAA金杯理论中所定下的“铁律”,也就是你所谓有关萃取率、EXT、Ratio、TDS 等“一定的方案”。也许基于自己所受的专业训练,我对于任何“定律”,凡未经证明,都保持怀疑的态度,虽然经过验证后,发现多数的“定律”确实为真。现在,关于咖啡调理,我给你的建议,也采取同样的态度,也就是:
无论任何人(包括我)或任何专业团体(如SCAA)所告诉你的理论,未经你自己的亲身体验或求证,都要保持适当的怀疑。
从来信中可以看出你对咖啡的热爱,这彷佛是多年前我自已的身影。所以我相信,你一定会去亲自体验(如同多年来我所作过的),而且最终会找到自己的“铁律”。举个例子,如果你看过《冲泡一杯好咖啡(5)》那篇随笔,应可发现,我虽然在“理想萃取率”这一项目上同意 SCAA 的研究结果,却完全不同意他们在“理想浓度”这个项目的结论;在我的观点,此部份应该由个人偏好来决定。拿我们五四咖啡俱乐部的会员来说,使用 V60 或虹吸壶冲泡咖啡时,各人偏好的浓度都略有差异,粉:水之比例,由 1:9 降到 1:12 都有不同的喜好者,其中以 1:9、1:10 的爱好者居多。至于低于 1:12 ,则无人不认为,那样的浓度是太稀薄了。像你信中所举的实例,15 克豆子配 260ml (约260克)的冲泡水,取 230ml 的萃取咖啡液,如果拿到我们俱乐部来,大概没什么人有喝的兴趣。但这绝对不是批评如此的浓度不对,而只是表达了一件事,就是,“五四咖啡俱乐部”不喜欢这种浓度!
关于你最后所提出的疑惑,将其重新整理,内容应该是:
萃取的份量已足够,而滤杯中往往还留有大量的水,就舍弃不要,并且还强调是有意如此。
这样说应该没错吧?那么我暂时作个简答如下:
“滤杯中留有大量的水”,基本上是技术上欠佳。理想的手冲,如果水量拿捏得好,滤杯中最多只允许留下很少的水;剩水太多,意味“浓度降低”。
万一不慎注水过量,不得不舍弃滤杯中剩下的咖啡液时,确实不必心存“可惜”之念。
你的疑惑,在《随笔》写到“手冲滤杯的实际操作”时,必可获得详细的解答,只是因为我平日生活填得很满(例如这个月的内蒙之旅),稍微懒散,写作的速度就会慢下来,计划中的篇章,也就不得不推迟。目前,只能先请你玩味下面这两句“八字真言”:
酸先苦后,好味早出。
这简短的八个字,其实包含了冲泡咖啡的基本原理和技巧,是我在五四咖啡俱乐部成立之后,用来引导初入咖啡之门的会员所自创的词,以后的随笔也会常常引用。像上面我两项回答中的第二项,不就在“好味早出”中已经清楚表达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