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咖啡师交流 请关注咖啡工房(微信公众号cafe_style )
如果依照那个味觉图判别味道,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1. 舌头被分成四个区块,等于每个区块只能尝到1/ 4的味道,而且是单一的味道,尝不到另外3/4的味道。等于完整的味道被切割成各1/4的独立区块。四个1/4等于1/16。也就是说一个完整的味道,被味觉图分析之后其实只有1/16的味道被判定。
2. 味觉图会让你误认为在舌上的区块就能直接辨别味道。于是只有尝得到的味道本身,与味道的相关记忆无法产生联想。
3. 味道是记忆的,味蕾并不会记忆味道,记忆味道的是大脑。而记忆是习惯或强迫的。不在记忆里的味道是喝不到的。味觉图会使记忆与实际的味道脱节。也就是说强迫自己的味觉在所谓的[酸]的区块喝到[酸],这个强迫行为,会成为记忆,强迫的记忆会形成习惯,只在[酸]区块喝到[酸]的记忆。这个记忆传回大脑,大脑遂判定在[酸]区块喝到的味道是[酸]。同理在[甜]区块喝到甜,[苦]区块喝到[苦],[咸]区块喝到[咸]。这[酸甜苦咸]是强迫学习的记忆造成大脑判定上的偏执。
4. 被切割的味觉区块无法感觉味道[流动的路径与变化],也就是味道被定格了。另外一种说法就是,味道[死]了。其实是味觉[死]了。
这就说明了为何很多人只喝到他想喝的味道,不想喝的味道喝不到。烟味啦,熏味啦,腥味啦,重拖的涩味啦,油味啦,生味啦。草味啦。化学药剂(硫酸硝酸等)的酸味啦,肥皂味啦,煎药草的苦味啦,橡胶味啦,锅底味啦,湿木头燃烧的呛味,咸涩味等等。这些不好的味道他可能喝不到,杯测报告的味道却可能都喝得到。
学同一套味觉图系统的人,会在同样的区块喝到同样的味道,对他们来说就是共同的语言。这个共同的语言,其实来自欧洲某一种族的饮食习惯,这个习惯被模式化了,被简单化了,随著战争辗转的传到了美国,并被当成教科书来教育民众。然后被美国的咖啡界当作圣典,藉著所谓的精品咖啡传播美国的精品咖啡观。
这没有什么不对,反正就是放弃自身的味觉系统,接受其他二手三手的味觉系统罢了。
关注公众号,发送 109672 免费阅读全文
2017-09-25 18:53:07 责任编辑:未知
单品咖啡
常见的咖啡产区
非洲产区
埃塞俄比亚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达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晒)-
肯尼亚咖啡-
卢旺达咖啡-
坦桑尼亚咖啡-
亚洲产区
曼特宁咖啡-
黄金曼特宁-
云南小粒咖啡-
美洲产区
哥伦比亚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产区
危地马拉咖啡-
哥斯达黎加咖啡-
巴拿马咖啡-
翡翠庄园红标-
蓝山一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