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咖啡师交流 请关注咖啡工房(微信公众号cafe_style )
在《圣经。创世纪》里,亚当和夏娃因食了“智慧之树”的果实而被逐出伊甸园。这果实,自儿时看图书已认定为苹(蛇)果无疑。但事实上,圣经从未提及它的名字;首株咖啡树,恰巧与最早的人类化石(Ardi),约在440万年前存活,在同一片大陆上被发现。呈红色的咖啡果具提神功效,看似与智慧相关。因此有人曾推断,伊甸园就在埃塞俄比亚。
四分一人口参与咖啡生产
咖啡的扩散,穿梭南北半球。但其实它在发源地的足迹也颇堪细味。埃塞俄比亚位于东非。它的国土,被非洲大裂谷从西南边向北分割:西部山区相信就是咖啡之源;东部的哈拉古城,则是早期咖啡出口也门的伊斯兰城邦;南部高地是举世知名的产区;而位于该国中心的现首都阿的斯阿贝巴(Addis Ababa)和北部古都Lalibela,则串连着世纪以来的咖啡仪式和传统。埃塞俄比亚有四分之一人口直接或间接参与咖啡生产。虽然它是非洲最大的咖啡产国,但当中四成留作内销。由此可见,咖啡是当地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卡化森林(Kaffa)是阿拉比卡咖啡的摇篮。把全球产国的品种(先天或衍生种)加起来也不过数百,这个宝库内便藏了上万种,当中大部分还是未被分类。Heirlooms(原生种)是埃塞俄比亚独有的名称,像在告诉世人,它的品种包罗万象,只需一字既之。除了古代种Typica和艺妓(Geisha)外,农民也会以自己所在的区分命名,例如“西达摩种”,“耶加雪夫种”等。农业部辖下的Jimma Agricultural Research Center的培植以代号为名,例如Ninety Plus公司的Kemgin咖啡就是来自品种代号74110 和7487。
农民栽种模式原始
自古以来,埃塞俄比亚人由栽种、采收、处理和冲煮都是以人手制作。在工业化的七八十年代,该国亦因为推行社会主义,在军事政权Derg禁止下而保留小规模生产而“因祸得福”。直至现代,农民的栽种模式也是相当原始。在西部森林区(Kaffa, Illubabor),他们会就地取材,采收野生果树上的咖啡果(Forest Coffees)。他们不会施肥,也不为树干收剪,所以产能很低。在Semi Forest Farming模式,农民会把森林里的树迁移到农地耕种,并用有机肥灌溉。而最常见的Garden farming,则是由苗圃开始策划的家庭式耕作。超过半数农民也是以这种非洲最常见的模式运作。
采收后,农民会将果实售予邻近的处理场。但因埃国已将产区注册(Yirgacheffe, Sidamo, Harar),法例规定当区的农民只可售予同区的处理场。而售价亦受到政府监管。除了少数获认可的合作社外,所有咖啡都要混在一起,经商品交易所(ECX)分级拍卖。例如交易所代号WSDB 的咖啡,就是一级和二级的水洗西达摩。但这批货其实混合了Aleda、Wondo、Amaro、Dale、Wensho等9个在西达摩省内的产区!在喜欢“寻根问柢”的精品浪潮下,当局的做法是跟潮流背道而驰。
有关埃国咖啡的风俗趣闻,笔者会另文再谈。
文﹕Patrick Tam(精品咖啡店Knockbox店主,美国精品咖啡协会、欧洲精品咖啡协会认可咖啡师,美国CQI认可杯测师,Cup of Excellence首位港人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