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咖啡师交流 请关注咖啡工房(微信公众号cafe_style )
早上起床冲壶咖啡,或者午休完喝杯咖啡再工作,是不少人的生活习惯。有人觉得,咖啡又苦又涩,像廿四味一样,但在发烧友的眼里,咖啡不但是一杯层次丰富的饮品,更代表着一种舒适的生活。
早在上个世纪,生活在广州、香港的人们开始喝起了咖啡:开跑车的有钱人在西餐厅里,舒舒服服地叹咖啡,吃蛋糕。与此同时,老百姓也坐在大排档里,一尝土炮咖啡的风味。
刚开始接触时,喝惯中国茶的人们喝不懂咖啡,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他们慢慢做出了本地口味的咖啡,大排档咖啡、鸳鸯相继诞生。
发展到今时今日,咖啡不只是饮品,人们更希望借此找到一种生活态度。
从50年代到21世纪,粤港两地的咖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父辈时代喝的咖啡又是怎么样的?今期,半岛君和你走进传统咖啡和精品咖啡的世界,品尝这些故事背后的精彩况味。
·大排档的土炮咖啡·
殖民色彩的酒店、豉油西餐,这些建筑和美食,都是中西荟萃带给香港的特色。正是两种文化的互相交流,才有了这杯土炮咖啡的诞生。
早在50年代,香港的高级西餐厅已经有「黑咖啡配方糖」的供应。透过玻璃窗看到这些洋人摇晃着咖啡杯的样子,老百姓自然想学学派头。一些大排档嗅到商机以后,也卖起了一毫几厘的廉价咖啡。
早年coffee中文叫做「㗎啡」
对于这些大排档来说,做一杯咖啡难过登天:买不起烘焙机吧,就用炒菜锅来凑,人手一下一下地炒。当年的人哪里懂得浅度、中深度烘焙对豆子风味的影响,味道不对了就加入白糖和芝麻,让咖啡产生更香的焦糖风味。
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师傅们便用丝袜奶茶的冲泡方法试试:将咖啡粉倒入茶袋,浇上热水萃取出咖啡液,再反复撞啡。直到今天,一些旧式大排档和茶餐厅依然保持着这种传统做法。
这种冲法属于本土创造
人们又戏称为「土炮咖啡」
对于喝茶长大的香港人而言,咖啡又苦又酸,喝完一脸懵逼。只有日夜打拼的「三行工人」(泥水、土木、油漆行业),会经常借咖啡提神。
他们不要糖,不落奶,一口闷。后来这种喝法又叫做「飞砂走奶」(砂指的是糖,奶就是淡奶)
相比起今日,我们坐在有Wi-Fi、冷气的cafe,喝着卡布奇诺、滴漏咖啡,当年的父辈一代都是踎在长凳上,风尘仆仆地喝着一杯咖啡,吃着甜腻的鸡尾包,在他们看来,这就是一天里最幸福的时刻。
·冰室里的一杯热鸳鸯·
大排档仅仅学做了一杯西方咖啡,而真正从饮食到审美,全方位受到影响的,必然是港式冰室:除西式饮品和点心以外,里面的木制卡座、咖啡杯碟...一物一品都是从西方cafe学习到的。
80年代正是香港经济起飞的时期,赚到钱了,人们更舍得去冰室消费,饮杯鸳鸯,吃件西饼。
讲到冰室饮品,当然少不了奶茶、红豆冰,为什么大家不点咖啡?不好喝,酸味又重,自然是弃喝呀!
不同于西餐厅的现冲,冰室一般事先煲好咖啡,放在炉子上保温,从而确保水吧的出品速度。但这样一来,咖啡和空气也长时间地接触,不断地氧化并产生酸性。
虽然咖啡不好喝,但用它做的鸳鸯却好喝得不要不要。鸳鸯是一种「咖啡沟(混合)奶茶」的饮品。
由于奶啡搭配的味道太好,像鸳鸯鸟一样缺了谁都不行,所以又有了这个形象的叫法。P.S.港式鸳鸯不是动物!
-猜一猜哪杯是鸳鸯-
一杯靓鸳鸯讲究奶茶和咖啡的比例,我自己最喜欢七(奶)和三(啡)的比例,奶茶多一点,做出来的鸳鸯既有咖啡的焦香,又有奶茶的浓滑,再配件西多士,完美!
和这杯鸳鸯一样香浓的还有冰室的人情味,当熟客进店坐好后,无需多讲,伙计自动自觉帮落单,等几分钟,送上你最爱的饮品和小食,暖暖的,很贴心~
·cafe里的一杯精品咖啡·
去大排档、冰室hea一hea的时代已经过去,今时今日想「舒舒服服地唞一唞,饮下野,吹下水」的地方莫过于精品咖啡馆。半岛君最近去珠江新城,发现了一家可以懒洋洋叹杯咖啡的cafe:易间咖啡。
走进去,整体设计简单干净,店内主要以木材、陶瓷来突出空间质感,没有太多花哨的装饰,无形中让人有种天空放晴的清爽感。
看着这些帅哥美女做手冲,聊聊来自世界各地的咖啡,舒服、放松、优雅,这也是年轻一代在城市里想要的「人情味」。
一开始只是为了提神,到现在以咖啡为中心,去关注生活的品质,我们对于咖啡的理解越发深入。再好喝的咖啡,30分钟内也会喝完,真正持久的是人和人之间建立的,可以延续下去的亲密关系。
有人说城市里的生活无聊乏味,那么希望透过这些形形色色的故事,给到你半岛便利店般的温暖。
我的微信公众号:半岛便利店,让我们一起来发现城市的美味和温暖。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半岛便利店(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622022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