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国咖啡网 来源:手冲咖啡: 咖啡知识 > 2024-12-25 23:44:48
“花神”咖啡馆位于巴黎第六区圣日尔曼大街172号,建于1887年,因当时门前装有一尊古罗马女神Flore的雕像而得名。(资料图片)
叶星球拿出一张巴黎市地图,标识当年周恩来足迹所至。
口述历史
口述人:法国欧华历史学会会长叶星球
周恩来上世纪20年代在巴黎13区意大利广场附近的戈弗鲁瓦街15号一家小酒店住了两年多,一面读书,一面写文章兼做社会调查。其间,到咖啡馆喝咖啡成了周恩来了解社会、发展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
“花神”咖啡馆,是巴黎著名三大咖啡馆之一,1865年开始营业,它以接待文化艺术界人士而闻名于世,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毕加索、萨特、布雷东还有政治人物托洛斯基都在那里喝过咖啡。
上世纪20年代,年轻的周恩来也常去居住的小旅馆附近的“花神”咖啡馆喝咖啡,写文章。店内的侍应生帕斯卡尔,性格开朗,对那些热血沸腾的穷书生,充满同情,而且喜欢和他们交往。
中国青年周恩来,也成了他的朋友,他很佩服这位黑头发黄皮肤的年轻人。为寻求真理,离乡背井,来到法国。有一段时间,周恩来手头拮据,帕斯卡尔总是借钱接济他,周恩来始终没有忘记帕斯卡尔的友情和对他的帮助。
周恩来就任总理之后,在日理万机中也没有忘记这位老朋友,曾多次寄去中国香烟和茶叶给帕斯卡尔,帕斯卡尔每次总是分给同事品尝。一直到今天,“花神”咖啡馆还有许多人知道中国有一位很重感情的总理。帕斯卡尔今已作古,但是“花神”咖啡馆现在还流传着他与中国总理交往的故事。“花神”咖啡馆现在属于巴黎文化遗址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的盾形金属牌上,清晰留着周恩来的名字。
除了“花神”咖啡馆,周恩来还到巴黎火车东站附近的咖啡馆喝咖啡。
邓小平在法国:6年勤工求学
口述人:法国欧华历史学会会长叶星球
邓小平在哈金森橡胶工厂的档案卡。(资料图片)
1920年10月22日,16岁的邓小平和黄济生、邓绍圣等23名中国学生,在“法华教育会”的安排下,正式在诺曼底地区巴约中学注册,开始在法国的求学生涯,当时在法国能够接纳不会说法文的外国寄宿学校,只有巴约一家,学校为这批中国学生特地开辟学习法文的课程。
巴约中学,上世纪60年代改建,现名叫阿兰·沙巴梯耶中学。在校园的东侧,有一座三层楼的古老建筑,正是当年巴约校舍的旧址。现在巴约中学留有邓小平唯一的一张史料,那是一张当年学生的费用单据,上面排列着19个中国学生的姓名,左边是外文拼音,右边是繁体汉字。第十八位是“邓希贤”(即邓小平原名),上面开列了1921年3月每个学生交纳的生活费清单。邓小平的零用开支一项总额是18.65法郎。
5个月后,由于当时的中国政府中断了这批学生的财政资助,邓小平和他的同学被迫中断学业,离开巴约中学。辍学之后邓小平经同乡介绍到克鲁梭当皮革工人,后来再到施奈德钢铁厂当轧钢工人。
离巴黎不远的蒙达日是当年接纳中国留学生最多城市。根据该城档案记载:“1920年至1927年之间,蒙达日市等几个城市特别对华开放。当时这些城市的学校招收了几百名中国学生,并且都是领取助金的学生,哈金森橡胶厂就招收了两百多名学生打工。”哈金森工厂现在依然存在,共有员工1500人。
1923年,邓小平曾在橡胶工厂木鞋部当工人。当时的档案记录着:邓希贤,进厂编号5370,出生日期1904年7月12日,入厂日期1923年2月2日,离厂日期1923年3月7日,车间:鞋业部。
邓小平经历了长达4年的勤工生涯,直到1926年1月离开法国,前往莫斯科。
1997年5月16日,法国总统希拉克访华时,向江泽民赠送了邓小平在法国工作的工卡原件,以表达对这位伟人的缅怀。
记者手记:文化的细节
90年前,一大批早期中国共产党人远赴法国,寻求救国之道。
彼时的巴黎,正是世界的中心,各种思潮在此激烈碰撞,由这里发轫的新思维、新理论,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而世界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也每每牵动着巴黎的神经,成为这里热议的话题。
时移事易。今天的巴黎,已不再是世界的中心,但她依然保持着国际大都市的大气、从容和华贵:美轮美奂的游轮,满载游客消费着浪漫;巴黎圣母院的钟声,传来卡西莫多对人性美的呼唤;鸽子在广场与游客争抢镜头;市政厅广场年老乞丐盘坐,与对面墙壁上的圣母玛丽亚像交相辉映……
这个城市,由于对文化的特别尊重而让人心生敬意。
巴黎13区因为早期共产党人的活跃而闻名。早年,作为巴黎郊区,这里环境脏乱差。后来,来自亚洲的各国移民陆续聚居这里。巴黎市政府特别同意这里的人们在此建造楼房。因此之故,革命先驱在这里的足迹许多已经不存。上世纪70年代,复出不久的邓小平访问巴黎,他领着工作人员特别到了当年他们常喝咖啡的地方,见此情景感叹道:这里全变■!让人买了100多个巴黎的牛角面包,带回国内,分给当年留学法国的人吃。
1979年,时任巴黎市长的希拉克先生规定,距离意大利广场100米范围的建筑立面不许改动,即使涂料翻新,也不许换上新的颜色。
文化是什么?不是口号,而是细节。
今天的世界,人们瞩目的焦点从西方转到东方,经历金融风暴洗礼后的世界经济秩序正在改写。位于人们聚焦中心的则是中国,每一个地方都日新月异,每一个人都充满活力,连空气中也弥漫着创造、创富、创业的激情。
世界交往的规则已经改写,但善于学习的开阔眼界不能变,锐意进取的拼搏精神不能变,开放包容的时代精神不能变。在拼文化的今天,唯有从细节做起,让文化变得可触可感可亲,才能产生强大的生命力。
面对面
抢救旅法党史资料是一种责任
--对话法国欧华历史学会会长叶星球
经中国驻法大使馆文化处人员推荐,本报记者与法国欧华历史学会会长叶星球先生取得了联系。这位忙碌的儒商十分痛快地答应了专访请求。当地时间6月20日下午,记者如约来到了巴黎庙街43号--“法国华人华侨学会”所在地旁边叶先生的“法国星球艺术品公司”。
门面不算大,但商品琳琅满目,样样俱全,且价格相当便宜。顺着狭窄的楼梯拾级而上,是这间店铺的仓库和叶先生的工作室。就是在这间普通的店铺里,诞生了叶先生的一篇篇研究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旅法期间的文章。我们的话题就从这里开始了。
深圳特区报(下称特):在这样的环境里潜心做旅法党史研究,您究竟有什么样的动力?
叶星球(下称叶):1990年前后,谷启珍、阎纯德等教授来法国研究海外党史。当时,并没有多少人专门研究中国共产党人的旅欧生涯,以至于没有多少直接史料可供他们使用。于是他们建议我,利用自己与华侨华人、留学生联系较多的优势,帮助整理一些资料。
我出生于红旗下(注:1953年),1980年改革开放之初就来到了巴黎。在法国工作生活多年,深感祖国强大对于海外华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多次回乡的经历,也让我看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我感到抢救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旅法史料,并进行系统整理、研究,意义重大。从那时起,就坚持做下来了。
(旁白)叶星球先生本来是搞美术史研究的。生性爱好闯荡的性格,使他在改革开放之初便远赴巴黎,打过工,经过商,但他长年未改对于艺术和研究的兴趣,并且对于时代、对于华侨华人、对于祖国怀着一种深切的关怀。他花费20年时间,深入华人社区,寻找一战华工遗迹,呕心沥血地抢救旅法支部当年的每一份字据、照片、碑铭,最终于2009年成书《法国华人三百年》--这一史记性专著,全景式展现了清朝以来三百年间华侨华人在法国的奋斗历程。
这本书中有关旅欧支部的史料研究,多数都是他独家挖掘并进行系统整理的,这奠定了他在相关研究领域不可替代的位置。
特:作为商人,您没有义务研究这些资料;作为海外华人,您的生活压力肯定也不小。怎么解释自己价值观的选择?
叶:生存是第一位的,但奋斗是为了更自由,可以摆脱物质条件的束缚,有能力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最重要的是,我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为什么不为祖国做一点事情呢?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国家、民族的命运,不远万里来到法国,学习马克思主义,为祖国取得了通向国富民强的“真经”。只要是中国人,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应当抱着感恩之心,来景仰和认真对待那段历史。
特:如您书中所说,旅法的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中产生了一大批精英,其中不少成为后来的国家领导人,如周恩来、邓小平、朱德等,您如何看待这些前辈当年的旅法经历,对于他们后来治国理政的影响?
叶:这一问题问得好!这也是我研究这段历史的出发点所在。旅法的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多数处在风华正茂的年纪,朝气蓬勃,负有理想。最小的如邓小平,只有16岁,到他1926年回国时也才22岁。从16岁到22岁这段特殊的成长经历,能对他今后的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式等没有影响?
最重要的影响,就是扩大了眼界。邓小平之所以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与他早年留学法国的开阔眼界绝对有关。深圳要发展得更好,中国要发展得更好,都需要有越来越宽广的眼界。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通过旅法经历,找到了解答中国问题的金钥匙,那就是告别封闭和狭隘,向未来、向世界、向开放的马克思主义寻求创造力。眼界越开阔,解决中国问题的思路就越清晰。没有什么比自我陶醉、自我封闭更为可怕的了。
特:我们该如何继承和发扬革命先驱的优良传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您未来还有什么打算?
叶: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旅法期间,吃尽了辛苦,但始终抱负国家使命,那种理想主义,那种改造未来的信念,是我们必须坚持的。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在海外生活多年,也曾接触过其他政党。但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保持忧患意识、开放意识,高度重视与时俱进地消化吸引再创造时代的精华,说明中国共产党具有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良性机制。只要全国8000多万党员,都能始终像自己的组织那样,永远保持谦逊胸怀、国家使命,不断开阔眼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能够实现。
我个人年近花甲,但仍希望能够在党史资料整理方面多做点事情,这既是在报答祖国,也是我推进中法文化交流的一部分,希望大家都以尊重历史、尊重文化的基本心态,来认真地保护好每一个时期中国人的奋斗历程,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精神财富。
人物
儒商叶星球
醉心旅法华人史
巴黎市政厅附近有条老街,当地华人把它称为庙街。就在庙街43号,记者见到了现任法国欧华历史学会会长、欧洲龙吟诗社执行社长的叶星球先生。
叶星球1953年生于浙江乐清,出身工艺美术世家,耳濡目染,从小就爱好艺术。1980年叶星球旅居巴黎后,先在家具厂做杂工,再到餐馆做跑堂。攒足资金买下庙街这个小店后,他追梦文艺的念想重新萌生。
此后叶星球在商不言商,经过不断研究和耕耘,他在诗书画和文艺写作、侨史研究等方面皆有建树,出版有《一叶诗集》、《巴黎萍踪》、《诗情画缘》、《法国华人寻踪》、《叶星球墨戏》、《叶星球美术文集》、《法国华人寻踪》等多部作品。2007年3月,叶星球撰写的书法作品《大乐》被酷爱中国艺术的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收藏,希拉克还亲笔修书向叶星球致谢。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多年不懈的寻踪采访当事人,收集、查证和抢救照片文字,叶星球编写出了旅法华人的史书《法国华人三百年》,为广大旅法华侨华人送上了一份重礼。
叶星球在法国的知名度越来越高。虽然不是富贾巨商,但他凭着对中国文化的热爱赢得了尊敬和信赖。(鲍传文 李力)
2015-06-11 17:18:09 责任编辑:中国咖啡网
常见的咖啡产区
非洲产区
埃塞俄比亚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达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晒)-
肯尼亚咖啡- 卢旺达咖啡- 坦桑尼亚咖啡-亚洲产区
美洲产区
中美洲产区
本站推荐: 卡蒂姆咖啡豆| 季风马拉巴咖啡| 牙买加咖啡| 西达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亚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黄波旁咖啡| 巴拿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马拉卡杜拉咖啡豆| 罗布斯塔咖啡豆特点|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点| 巴西摩吉安纳咖啡| 巴西咖啡豆风味特点| 乌干达咖啡豆风味| 西达摩咖啡豆特点| 后谷咖啡云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亚红樱桃咖啡| 哥斯达黎加塔拉珠咖啡| 单品摩卡咖啡豆的特点| 卢旺达单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风味| 哥斯达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点|
专业咖啡知识交流 更多咖啡豆资讯 请关注咖啡工房(微信公众号cafe_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