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第四季度的财报中营收环比增长16%,至50.7亿美元,不得不说门店扩张的绝对数量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单个店面业绩下滑的态势。
此外涨价也是营收增长的重要因素。早在7月份,星巴克宣布把部分饮品涨价30美分,相较于去年提价5-20美分有所增加。虽然这并没有引发消费者的不满,但是作为全球拥有25,085家门店的星巴克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利润,这种变相盘剥消费者的方式,一旦引发不满,后果将不可设想。
更严峻的现实是,星巴克想继续依靠门店扩张,来维持营收增长的法子,目前也遭受着来自麦当劳麦咖啡、和本土咖啡店的冲击和蚕食。
举个例子,当你走进麦当劳点早餐,套餐中可选的饮料一般包括奶茶、咖啡等热饮,你大概不会专门冒着寒风再去星巴克打包咖啡了吧。没错麦当劳这种一站式的打包服务正在融入日常生活。
据公开资料显示麦当劳在中国拥有2200多家门店,并且计划在2020布局3500家。这是要和星巴克正面抢消费者的节奏啊。
近期,麦当劳正打算升级麦咖啡的品牌。美国麦当劳战略和洞察高级副总裁 Kristy Cunningham 表示新的麦咖啡宣传活动将会包括特价、更多的季节性饮料和更多对麦当劳咖啡忠诚计划的营销活动,“我们对麦咖啡品牌及其能够为我们的食品供应所提供的东西感到兴奋”。
明年第一季度,美国麦当劳还会推出 1 美元 1 杯的滴漏式咖啡和 2 美元 1 杯的精品咖啡。
除此以外,麦当劳现在还在升级他们美国门店里的咖啡机,这些每台价值 12000 美元的咖啡机,能够让麦当劳向顾客提供更多种类的饮料。据悉麦咖啡每年为麦当劳带来 40 亿美元的销售额,显然麦当劳希望能在咖啡这个品类上赚更多的钱,以此来抵抗星巴克、唐恩都乐等等竞争对手。
据欧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的数据显示,2015 年,星巴克占据中国高品质咖啡连锁店 73.3% 的市场份额,排在第二位的是麦当劳的麦咖啡(9.3%),而与星巴克在某些商圈 " 贴身肉搏 " 的 Costa 咖啡紧随其后,占据了 9%。
而国内连锁咖啡店诸如太平洋咖啡、咖世家、以及为垂直人群服务的创业公司如3W咖啡、连咖啡等对星巴克也是虎视眈眈。
故事讲述了一对豪猪夫妇为了给将出生的孩子起名字,于是跑到星巴克找灵感,当店员叫顾客名字时,他们就及时标记在备忘录上。你大概也猜到了,整体上的画风是比较轻松和温情。这也符合星巴克一直以来倡导的第三空间品牌定位-除了办公室、家里之外的另一个舒服的去处。
不少媒体对此解读为星巴克在数字内容营销上的漂亮一击。不过联想到约一周前星巴克接入微信支付,不少媒体冠以“星巴克接受微信支付,外资零售巨头集体“妥协””。不难看出,在支付闭环无奈被打破的当下,星巴克需要更多的接触点与消费者发生联系,而文化作品这种承载着价值观输出的高维攻击无疑是明智之选。
此前星巴克就曾与苹果音乐和Spotify等外部伙伴合作,在门店中推广音乐、影片和书籍。现在星巴克更是希望独立生产发布内容,通过星巴克全媒体平台播出。这样来看,星巴克的真正野心或许是想要成为内容制作方,独立售出文化商品。
这种野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主营咖啡等饮料商品支撑不了单个门店的营收增长,为了粉饰财报,星巴克第四季度在美国市场的一口气开了 307家新店,几乎是第一二季度(171 家、132家)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