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桑尼亚是古人类发源地之一。公元前即同阿拉伯、波斯和印度等地有贸易往来。
7~8世纪,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大批迁入。阿拉伯人于10世纪末建立过伊斯兰王国,波斯人曾在大陆东部沿海地区和桑给巴尔建立桑给帝国。[3]
1886年坦噶尼喀内陆被划归德国势力范围,1917年11月英军占领坦全境,1920年坦成为英国“委任统治地”,1946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坦改为英“托管地”,1961年5月1日坦取得内部自治,同年12月9日宣告独立,一年后成立坦噶尼喀共和国。
桑给巴尔于1890年沦为英国“保护地”,1963年6月24日获得自治,同年12月10日宣告独立,成为苏丹王统治的君主立宪国家。
1964年1月12日,桑人民推翻苏丹王统治,成立桑给巴尔人民共和国。1964年4月26日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组成联合共和国,同年10月29日改国名为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朱利叶斯·坎巴拉吉·尼雷尔任开国总统,后两度连任,直至1985年主动辞职。姆维尼同年10月27日当选联合共和国第四届总统,1990年连任。
1992年12月桑给巴尔政府擅自加入伊斯兰会议组织,遭联合政府强烈反对,遂并于1993年被迫退出,但联合之争并未平息。
1995年10月坦举行首次多党大选,姆卡帕当选联合共和国总统,萨勒明以微弱优势连任桑给巴尔总统。
1996年以后,桑反对党加紧反对联合的行动。在联合政府的坚决支持下,桑政府采取强硬措施压制反对党活动,坚决维护联合体制。
2000年10月,姆卡帕蝉联联合共和国总统,革命党候选人卡鲁姆当选桑总统并多次表示维护国家联合的立场,进一步打击了桑分裂势力。
2001年以来,联合政府继续巩固统一局面,维护联合政体,争取温和力量,打击桑给巴尔分裂势力,并在预算资金分配和其他事关桑给巴尔切身利益的问题上给予照顾,公联阵不再公开主张分离,转而要求给予桑给巴尔更多自治权力。
2005年12月,基奎特当选联合共和国总统,卡鲁姆蝉联桑总统。
2008年初,革命党曾与公联阵就在桑给巴尔成立联合政府事进行谈判,但未达成一致。
2009年,坦、桑联合问题取得一定进展,但大陆与桑岛在桑油气资源归属等问题上的争议有所升温。桑岛革命党与主要反对党公联阵之间的政治和解谈判在年初中断后于年底恢复,桑总统卡鲁姆与公联阵总书记哈马德举行历史性会谈,受到各方普遍关注。
2010年初,桑岛政治和解出现新动向,革命党和公联阵就组建桑岛团结政府达成一致。同年7月,桑全民公投通过了建立民族团结政府体制的决议新宪法,11月,桑大选顺利举行,桑岛成立民族团结政府成立,桑总统、第二副总统和11名部长来自革命党,桑第一副总统和8名部长来自公联阵。
坦桑尼亚是位于赤道以南的东非国家,北邻乌干达和肯尼亚,西与刚果共和国、卢旺达、布隆迪交界。这里终年湿热,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21-25℃。降水分为长短雨季,年降水量丰沛。经济以农业为主,咖啡为坦桑尼亚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在坦桑尼亚境内,阿拉比卡咖啡和罗布斯塔咖啡均有种植。
位于坦桑尼亚东北部的乞力马扎罗火山(Mount Kilimanjaro),海拔5895米,为非洲最高峰,超高的海拔使山顶常年积雪,而坦桑尼亚主要咖啡产区位就在乞力马扎罗山脚下。此地拥有丰富火山土壤,为咖啡树的生长带来充足的养料供给。咖啡树一般会种植在115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较高的海拔是促使阿拉比卡形成优质风味的先决条件之一。
坦桑尼亚咖啡多采用水洗的方式来处理,咖啡农采摘后会将咖啡果实送到最近的处理厂进行加工。水洗处理法的处理步骤,首先是将咖啡果实中掺杂的杂质进行筛选剔除;然后去除咖啡果肉以及外果皮;送入发酵池内,通过发酵将黏连在内果皮上的果胶层去除;清洗干净后再进行干燥处理。坦桑尼亚咖啡的分级方式和肯尼亚相同,都是以咖啡豆的大小进行分级。在筛选时让咖啡生豆通过带有固定尺寸孔洞的筛网,筛网的数字越大表示咖啡生豆的颗粒越大,以大小区分的平豆等级主要有AA+、AA、AB,另外针对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生产较多的圆豆PB(peaBerry)也有一套筛网大小标准,专门对圆豆进行大小的分级。
坦桑尼亚也常被人拿出来与他的近邻肯尼亚做比较。据说,坦桑尼亚最早的阿拉比卡咖啡是由基督徒从肯尼亚引进的,在风味特征上与肯尼亚比较接近。具备西柚的香气和轻柔明亮的酸度。但由于坦桑尼亚的经济条件与肯尼亚相比更差,所以生产条件较差。坦国对于品质的把控也不够严格,在许多的处理环节上破坏了咖啡的品质,与以高品质的著称的肯尼亚是无法竞相匹敌的。虽然与肯尼亚风味调性接近,但坦桑尼亚的整体更加平顺柔和,属于均衡型。具有中度偏低的酸和甜,黑巧克力余韵,中度的醇厚度。相比个性突出的肯尼亚,坦桑尼亚就显得层次感没有那么丰富,喝过之后不会反馈出非常突出的特点,让人对它没有太深刻的印象。但相反其柔和圆润的特点也比较讨喜,容易让刚接触咖啡的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