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种风格店铺云集的北京,位于北京东北五环外草场地艺术村的A+也算是一个特别的存在。
这里严格意义上讲是一家咖啡馆,也卖家具,但却是因为一碗高人气的台湾牛肉走红了。虽然不坐落在市区内的商圈,到了周末,也有人拖家带口的驱车前来。
这家店的老板是夫妻二人,先生张广智最早从事运动产业,太太紫悦是媒体人,两人都和开店没有什么直接关系。最初开A+,是因为夫妻二人希望能有一个平台分享这些年关于美食、家具的积累。所以太太去台湾考取了职业咖啡师证、学习了甜点制作和美食摄影;先生则负责设计空间,并挑选自己喜欢的家具放在店里。
他们为什么能做出了不起的牛肉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和老板相约聊了聊。
阳光、绿植、宽敞的空间,我们的采访就在这里进行
采访前特意提前到店,点了一碗大份牛肉面,自己先尝尝再说。之前做了功课得知牛肉面份量大,所以饿了一上午。不过即使如此,对于完食大份牛肉面的挑战仍然未能达成。
大碗牛肉面,第一印象就是实惠,面、肉、菜的配置也让人看着有食欲
虽然没有实地品尝过真正的台湾牛肉面,但面前的这一碗,比大街小巷的兰州牛肉面精致丰富,又不似很多日本拉面汤头清淡。当抛去所有的形容和溯源之后,对于嗜面的北方人来说,仍不失为一碗好吃的牛肉面。
面吃完,开始了和老板夫妇的对话时间,我的问题非常直接:网上有一些关于牛肉面私人配方的传说,真的有那么夸张吗?
答案是,真的有,因为细节真的多。为了做好这碗面,先生先是跟妈妈学习了传统台湾牛肉面的做法,经过来来回回的调试之后,将它改良得更适合北方人的口味。在食材方面,不仅澳洲肥牛,还有日本龟甲万酱油、坚持从台湾带回来的红标米酒和冈山豆瓣酱,再经过小火慢炖4小时,才能将牛肉做得如此入味。鲜美的汤味也和味精无关,完全来自熬制40小时的高汤。所以尽管味觉是这么私人的事情,大家还是在一碗面上达成了共识。
令人好奇的是,为什么会在这样一家有情调的咖啡馆里出现如此实惠的牛肉面?
张先生牛肉面制作中,需要用到非常多的食材去调味
太太说因为自己非常理解经常去咖啡店的人,相较家庭空间的局促和办公室的严肃,人们越来越渴望一个合理的第三空间,去承载公司和家庭之外的日常。而对于那些需要在咖啡馆带上较长时间的人们来说,在感到饿的时候,除了饮料和甜点,要是有热乎乎的饭和面就好了。
中国人还是长了一个中国胃,所以牛肉面作为美食的组成部分,非常自然地出现在了餐牌上。以面窥店,就像老板夫妇所说,“我自己想吃的牛肉面不能是肉小小的,面少少的,价格贵贵的。既然选择了这个地方,就做一个让人吃到饱饱的,自己也喜欢的店。”
A+的另一个特别之处,在于即使是那些冲着牛肉面来的人,也会逛逛这里的家具店。说到心爱的家具,一直话不多的先生也开始变得健谈。在这里售卖的家具,几乎都是先生从全球各地淘来的二手品,风格也是较为统一的欧式工业风格,先生还会为自己收购的家具溯源、先去了解它当年的厂家和背后故事。这些家具时间点上基本控制在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左右时期,先生说因为当时战后重建的物资中,大量的铸铁、皮革、木头等素材被应用于家具制造,所以这一时期的家具具备简单、高机能性、更具重量感的特质,因此会令人着迷。
“有些东西可能只有欧洲会出”,先生说着用手机展示了一款灯的图片“这个没有品牌,但是是70年代的老件。很小众,简简单单的。我选的东西都是这样,很简单,不会花枝招展的,该有的就有。”
虽然还是小众,但是A+的家具在小众的范围里积累了相当的名气,更不用说本来就受人喜爱的咖啡与甜品部分。当问及先生和太太,花了那么大力气去做咖啡和家具,最后却因为牛肉面出了名,是否有些不甘心?先生居然开始孩子一样地偷笑,太太解释说,其实最初并不是想要把牛肉面做成招牌而有意做得更好。他们对店里的每一款食物都严格要求,比如以同样较真方式研制的卤肉饭、三杯鸡等很多看上去“实惠”的食物。牛肉面运气好,最先出名而已。很多人为了牛肉面来到A+,然后发现这里还有家具和咖啡,不论是喜欢店里的哪一种东西,都是对用心态度的认可,都是令人高兴的事。
对于常住在北京的人们来说,A+所在的草场地村,并不算是主流的假日去处。尽管这里周围有著名艺术家吕永忠、艾未未的工作室,但也不乏土生土长的村民,一进门来就张罗着买一斤饼干。
说到为什么选址在这里,最初是因为离太太的服装工作室近,加之租金比起市中心要便宜,所以有更大的空间,和更舒适的氛围。后来二人发现,虽然地处五环外,但是因为交通方便,所以如果有值得让大家来的理由,这里也不算偏远。
“因为我在美国读书的时候,觉得取得A+的成绩最重要,所以我也希望这里能达到A+的水平。如果不能事事做到完美,至少我们往A+的方向去做。”先生和太太一直强调他们的故事很简单,不需要太深奥的背后故事,一切只是认真去做,把喜欢的东西和理念传递给别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