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未知 来源:手冲咖啡: 咖啡知识 > 咖啡豆 > 2025-01-21 15:23:02
台湾古坑咖啡
台湾古坑咖啡原产于台湾云林县古坑乡华山地区。正值北回归线上的古坑,日照和雨量均十分充沛,所产的台湾原生咖啡,甘甜香浓又不苦涩,自有一番台湾在地风味,属于世界极品咖啡。因为意外发现古坑不管气候、土质或排水都相当适合种植咖啡,古坑乡成为台湾少数可生产高级咖啡的地方。古坑咖啡属于阿拉比卡种,因为烘焙、萃取的方法与时间与其他盛产咖啡产地不同,古坑咖啡具有特殊风味,被誉为“台湾咖啡的原乡”。
相传清光绪年间,英商来台时意外发现台湾的气候及土壤等天然环境非常适合种植咖啡,尤其以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的云林县古坑乡和巴西顶级咖啡生长环境相近,当地生产之咖啡特咖甘醇香浓、不苦不涩,入口滑润、余韵甘美,独具台湾特有的本土风味。
据《云林县志稿》记载,古坑咖啡为日治时期时引进。台湾总督府从巴西引进咖啡豆之后,选择台东、花莲瑞穗、高雄、云林古坑与南投惠荪林场为试种农地,最后发现云林古坑的品质最好,也成为日治时期献给日本天皇的贡品,至此,古坑咖啡有“御用咖啡”别名。也曾参加“阿拉比卡咖啡”比赛,获得全世界第二名,享誉当时,百年来甘醇的咖啡香流传至今。
台湾古坑咖啡历史
1624年,初期荷兰人曾引进咖啡,但只限于荷兰人内部饮用故未能大量推广。
1931年(日昭和6年),“木村”先生在台南州北部,现在的嘉义、云林古坑一带种植,并大量栽培。
1941年(日昭和16年),达到高峰原豆大部分运回日本。古坑乡华山地区荷包山的咖啡种植面积广达75公顷,全盛时期有“远东第一大咖啡工厂”之称。
1945年(日昭和20年),战后,华山地区的咖啡种植面积还曾扩张达113公顷。不过,随即因为该经济作物价格滑落,咖啡田多予废耕或移作他用。
2000年(民国89年),直到经台湾政府宣导,当地农民才又重新广为种植产销。
2003年(民国92年),云林县政府在剑湖山游乐区举办第一届台湾咖啡节并邀请黄耕子老先生出席。
2006年(民国95年),古坑华山地区咖啡种植面积约100公顷,产量10,000余公斤。
因产量少,口碑佳,有相当数量的他牌之台湾境外咖啡冒充古坑咖啡,为此,古坑产地业者拟以“23.5”为品牌名称作为原产古坑咖啡的标志。而其23.5,则是取自古坑的北纬23.5度相关位置。
台湾古坑咖啡生长情况
古坑纬度位于23.5度,海拔600至1,500公尺,年雨量在1,500至2,000之间,每天下午「来得快、去得也快」的固定一场雨,让咖啡树能吸足水分,加上土壤是排水性良好的砾土,也不至于吸水过多,华山走势呈东西向,阳光呈半日照,加上有树荫可以遮阳,种种条件让咖啡树能在此地安心长大。约1890年代起,古坑即被发现它得天独厚的条件,开始栽种咖啡,集中在华山、华南、桂林、荷包等区域。曾在世界咖啡比赛中得到亚军荣耀。后来因农业转型,加上咖啡饮用未成风气,「咖啡故乡」遂转作其他作物。直至近年,这骄傲的秘密再被发现,一度中断的咖啡文化,才又复兴起来古坑的咖啡树为阿拉比卡种,和蓝山、曼特宁等知名单品咖啡豆相同,生长海拔较高,咖啡浆果孕育时间较长,质地较硬,香气也浓郁,口感甘醇。咖啡树经过人工修剪,高约两公尺,种植后第四年可开始量产,一直到25年「退休」。每年约4月时开始开花,之后陆续结果,到10月果实转成樱桃红色时即可采收。咖啡果实为核果,在果皮和咖啡豆中间,有一层浆果状果肉,成熟时甜度高得令人讶异。采下的咖啡果,得先经过日晒,把水分脱去,之后经过脱皮、泡水发酵并晒干(称水洗豆)后,再脱去内壳,进入烘焙。古法炒豆是用炭火加大锅,得有专人拿着大铲不停翻搅,因为温度不够高,得需时四小时才能完成。现在咖啡园用机器烘焙,考量国人口味,采中浅焙,高温200度约20分钟即可。但过程中仍得在旁边,不时抽样,也要从「爆裂」的声音听出豆况。炒好的豆子冷却后,还得再放三天让它和湿气、空气彻底融合,风味才能臻入最佳状态。
台湾古坑咖啡豆常量稀少,不够台湾市场需求。
2014-07-22 11:40:30 责任编辑:未知
常见的咖啡产区
非洲产区
埃塞俄比亚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达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晒)-
肯尼亚咖啡- 卢旺达咖啡- 坦桑尼亚咖啡-亚洲产区
美洲产区
中美洲产区
本站推荐: 卡蒂姆咖啡豆| 季风马拉巴咖啡| 牙买加咖啡| 西达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亚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黄波旁咖啡| 巴拿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马拉卡杜拉咖啡豆| 罗布斯塔咖啡豆特点|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点| 巴西摩吉安纳咖啡| 巴西咖啡豆风味特点| 乌干达咖啡豆风味| 西达摩咖啡豆特点| 后谷咖啡云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亚红樱桃咖啡| 哥斯达黎加塔拉珠咖啡| 单品摩卡咖啡豆的特点| 卢旺达单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风味| 哥斯达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点|
专业咖啡知识交流 更多咖啡豆资讯 请关注咖啡工房(微信公众号cafe_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