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未知 来源:手冲咖啡: 咖啡知识 > 2025-10-30 11:01:28

更多精品咖啡知识,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前街咖啡(FrontStreet Coffee)
近几年的咖啡文化不断加深,许多咖啡人每天都要来上一杯咖啡才有精力“搬砖”。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随时到咖啡店里好好品尝一杯美味的手冲咖啡,于是为了便捷人们发明了挂耳咖啡。
什么是挂耳咖啡?
挂耳咖啡就是提前将咖啡研磨成粉,装进一个能密封的过滤袋里,带着两个能挂住并稳固的耳朵。只需热水和一个装咖啡的容器,就能随时随地冲煮的咖啡包。

挂耳与手冲一样都属于过滤式萃取,但相比于手冲咖啡的操作,挂耳会方便快捷许多。手冲咖啡至少需要准备的器具有:冲煮水壶、温度计、滤杯和滤纸、研磨机、计时秤等,由于挂耳是提前研磨好了,无需再配备研磨器具。过滤袋通常会采用可降解无纺布,水将咖啡粉中可溶性物质萃取可透过无纺布渗出,冲煮上就无需准备滤纸和滤杯了。
那些错误的挂耳咖啡冲泡方式
错误一:当速溶咖啡冲泡
挂耳咖啡不是速溶咖啡,挂耳咖啡不是速溶咖啡,挂耳咖啡不是速溶咖啡!速溶咖啡是通过干燥技术将萃取好的咖啡液制作成粉末,所以才能做到热水倒进去就能还原出一杯咖啡。

前街在制作挂耳咖啡包是将新鲜的咖啡豆直接研磨成中细程度的咖啡粉,而这些咖啡粉中只有30%的风味物质能溶于水,剩下的70%是不能溶于水的木质纤维(也就是咖啡渣)。所以如果打开挂耳包后将咖啡粉倒入杯中进行冲泡,不仅得到了一杯黑咖啡,还顺便得到了一口咖啡渣子~
错误二:直接浸泡
挂耳咖啡不是茶包,不是直接浸泡水中就能出咖啡液!因为制作挂耳咖啡包的咖啡粉研磨度偏细,每包的分量在10克左右。当挂耳咖啡挂在杯中后,咖啡粉会堆积在滤袋的中央,形成较厚的粉层。

此时不撕开封口往咖啡粉层中央注水,而是直接在滤袋表面进行注水浸泡,咖啡粉层的中心位置是无法润湿/或者需要很长时间的浸泡才能润湿。那么那些贴近滤袋的咖啡粉在释放完风味后就会释放出木质的味道。由于不是所有的咖啡粉都参与了整个萃取过程,最后我们只会得到既没有味道又木质、纸张味道(热水同时浸泡着挂耳的纸片支架)的咖啡水。
错误三:一下子注入太多水
有很多小伙伴在冲煮挂耳咖啡包的时候都是直接用烧水壶注水。由于烧水壶的出水口直径较大,所以容易一下子就把咖啡滤袋注满,咖啡粉顺着液体表面向外漏出,让品尝咖啡时口感大打折扣。

错误四:冲挂耳咖啡的容器太小/太矮
前街一包10g的挂耳咖啡建议注入150g的热水,能萃取出约140-145g的咖啡液,此时如果容器太小/太矮,咖啡一边冲煮,液面一边浸泡着挂耳包底部,底部的咖啡粉在不断被萃取出咖啡风味,容易导致咖啡出现苦涩的味道。

正确的挂耳咖啡冲泡方式
下面用一包新鲜烘焙的前街挂耳咖啡为大家示范正确的操作,这里选用前街花魁挂耳咖啡进行冲泡,这款咖啡产自著名的埃塞俄比亚,采用日晒处理,经前街烘焙后呈现出如同奶油草莓、粉色花香、芒果、蜂蜜的丰富香气,因此适合多种制作方式,大家可以在前街淘宝店或前街天猫旗舰店购买。

正确一:选择高一点的冲泡容器
尽量选择高一点的杯子/壶进行冲泡,保证挂耳咖啡包与萃取后的咖啡液面有一定的距离。

正确二:冲泡挂耳咖啡的水温不宜超过92℃,不宜低于88℃
中细研磨后的咖啡粉中的可溶性风味分子需要适宜的温度才能更好的释放出来。前街建议中浅烘焙(有花香/莓果调/柑橘调)的挂耳咖啡包采用90℃-92℃的水温进行冲泡;中度烘焙(有坚果调/可可调)的挂耳咖啡采用89℃-90℃的水进行冲泡;中深烘焙(有草本/香料/黑巧克力调)的挂耳咖啡采用88℃-89℃的水进行冲泡。

正确三:少量多次注入热水
此时如果有小型的咖啡注水壶是最好的,因为能控制水流注入咖啡粉,保证咖啡粉能均匀润湿并萃取。如果没有的也没关系,少量多次地注入水,不要一下次就把滤袋注满了。

正确四:挂耳咖啡冲泡比例为1:15
前街建议挂耳咖啡包的冲泡比例为1:15。例如前街的挂耳咖啡一包是10g,1:15的比例冲煮的话应注入150g的热水。
2025-10-10 13:24:31 责任编辑:未知
常见的咖啡产区
非洲产区
埃塞俄比亚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达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晒)-
肯尼亚咖啡- 卢旺达咖啡- 坦桑尼亚咖啡-亚洲产区
美洲产区
中美洲产区
本站推荐: 卡蒂姆咖啡豆| 季风马拉巴咖啡| 牙买加咖啡| 西达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亚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黄波旁咖啡| 巴拿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马拉卡杜拉咖啡豆| 罗布斯塔咖啡豆特点|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点| 巴西摩吉安纳咖啡| 巴西咖啡豆风味特点| 乌干达咖啡豆风味| 西达摩咖啡豆特点| 后谷咖啡云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亚红樱桃咖啡| 哥斯达黎加塔拉珠咖啡| 单品摩卡咖啡豆的特点| 卢旺达单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风味| 哥斯达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点|
专业咖啡知识交流 更多咖啡豆资讯 请关注咖啡工房(微信公众号cafe_sty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