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街说又来了,今天说的是和手冲咖啡有关的。众所周知,手冲咖啡冲煮非常有讲究的。就拿手法来说吧,有一刀流、三段式、四六法等等手法,常见的属三段式最为常用。那么三段式在冲煮前有一个冲煮步骤叫做闷蒸,这个是咖啡冲煮的关键一步,没错,今天就是要分享闷蒸的重要性!
闷蒸
冲手冲咖啡前有个动作就是注水前,会有一个动作:就是将少量热水均匀地湿润咖啡粉表面,这个动作就是闷蒸。
的目的是什么呢?
以少量的热水引发研磨后的咖啡颗粒尽速的排放二氧化碳,让热水能顺利进入咖啡颗粒间隙中,将各类可溶解物质带出,并进行溶解与水解作用。总的来说,离烘焙时间越接近,通常预浸时的冒泡越多。烘焙比较深的咖啡豆含水量比较少,所以在闷蒸过程中释放的气体也会比焙度较浅的咖啡豆来得多。
如果手冲少了闷蒸,那么大量的热水将依循局部而少数的水道通过粉层,这样一来滴滤时间将拉长,可能导致过度萃取的结果,因为萃取时间变长,溶解出的物质更多,味道可能较为酸涩刺激,或是满口杂味。
闷蒸几秒才合适呢?
一般来讲,闷蒸的时间约在25秒到60秒,当咖啡粉表面的膨胀状态恢复平静时,表面即将皱缩之际,代表闷蒸完成,可以开始进行第一次注水。
闷蒸注水量是多少呢?
因为是为了施加少量热水让二氧化碳排出,水量可以控制在咖啡粉的等重至2倍水量或总水量的百分之10%,我们前街咖啡一般都是15克粉30克水闷蒸30秒。
闷蒸到底是先计时在闷蒸呢,还是闷蒸在计时?
总有人问小编这个问题,以我们前街最常用的15克粉冲煮为例,一般都是注水30克左右,闷蒸时间25-35秒。
如果是非常规的闷蒸注水手法一般就会注明是注水时间多少+闷蒸时间多少。反正,注水过程的时间,是不会算进去闷蒸时间的。注水归注水,闷蒸归闷蒸,两者的时间是分开计算的。
如果从注水完毕再计时,注水10秒+闷蒸30秒=40秒;就会比我默认的闷蒸多了10秒。
如果从一开始注入水的时候就开始计时,那么注水10秒+闷蒸20秒=30秒,就会比我默认的30秒闷蒸少了注水那10秒。
那么问题来了, 相差10秒闷蒸对手冲萃取影响有多大呢?
以【前街咖啡耶加雪菲果丁丁】为例
为了更好的对比用的参数一致。
滤杯:V60
粉量:15克
水粉比:1:15
温度:92度
研磨度:BG#6S
【前街咖啡冲煮手法】
第一杯,先计时后在后用30克粉闷蒸30秒,绕圈注水至125克,水位下降一半后继续注水到225克,萃取时间2分10秒。
第二杯,注水30克结束后闷蒸30秒,绕圈注水到125克,水位下降一半后注水225克,萃取时间2分。
【风味描述】
第一杯入口有柑橘、红茶,花香随着温度的变化下有奶油、焦糖、杏仁余韵回甘明显且口感干净清甜。
第二杯入口红茶,柑橘,口感中有些许涩感,温度变化下也有奶油、焦糖、杏仁的余韵,回甘没这么明显但是口感也干净。
【总结】
总体来说,只要水温、研磨正确,闷蒸的操作没有出错,闷蒸时间的轻微偏差(10秒以内),对整个手冲的结果来说,并没有大家想像的那么明显,甚至如果不是两杯一起进行对比的话,你可能喝不出其中的区别。
其实我们前街做这个实验的真正目的,并不是为了让大家抠这10秒左右的闷蒸时间,而是希望大家能够认真观察闷蒸时粉层表面的状态,来判断闷蒸的结束时间,毕竟不同的烘焙日期、水温、研磨度,都会影响到闷蒸的效果和时间长短,小编给大家的30秒闷蒸时间的建议,也只是针对最佳风味期的状态,前后是允许误差几秒的。
闷蒸的注意事项:
A.水流需要轻柔均匀,否则冲出来的咖啡杂味过重;
B.闷蒸的水不宜过少,否则底下会有很多咖啡粉没有浸泡到水,导致后续冲煮的时候,没有浸泡到热水的咖啡粉突然遇到热水而产生气泡膨胀,阻碍稳定过滤;
C.闷蒸的水不宜过多,否则中上层的咖啡粉会马上产生大量气体,停留在粉层中间,阻碍底下的粉被预浸,导致过多热水穿透滤杯壁直接流到杯底进入分享壶;
D.闷蒸不好,咖啡的味道也会不干净,以酸涩为主,咖啡本身的特点也难以体现,口感稀薄,带有刺激感,回香也不够凝重。闷蒸冲水时,应该轻,柔,快,均匀地淋在粉上,壶嘴距离咖啡粉3-4CM的距离,从粉中央注水,绕圆2-3圈,使全部咖啡粉都能均匀吸收。
闷蒸时咖啡粉吸水后会膨胀,由之前的平整变为往上凸起的圆弧型,这时可以闻到咖啡粉。散发出的淡淡香醇味,这个步骤决定冲泡一杯咖啡是否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