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是什么时候喝上咖啡的?

作者:未知 来源:手冲咖啡: 咖啡新闻 > 2024-11-05 17:30:10

  关注咖评(微信公众号 vdailycom ) 发现美好咖啡馆 开一家自己的小店


1994年,北京东城,咖啡厅内景

从1884年咖啡初到中国至今,似乎很难说有多少是人打心眼儿里喜欢喝咖啡的。咖啡在中国的流行,与咖啡本身好不好喝,还真是没什么关系。

如果看到现今中国街头遍布的咖啡馆,民国的文学大师可能会相当诧异:在他们的世界,虽有咖啡馆,但并没有什么喝咖啡的经验,也没有留下谈如何喝咖啡的美文,他们习惯的还是喝茶。即便极端如鲁迅——必须得去咖啡馆交际,却总要自备中国茶。

似乎没有多少是人打心眼儿里喜欢喝咖啡的——但咖啡在中国的流行,与咖啡本身好不好喝,还真是没什么关系的。

外国人带来了咖啡树也带来咖啡馆

人类饮用咖啡已近千年,不过咖啡真正传到中国,还是在19世纪。1884年,一位叫劳伦斯的英国曼彻斯特茶商,穿越中法海军的隆隆炮火,来到了中国的宝岛台湾,这位曾经行商非洲、南美的中年人发现,台湾的气候类似盛产咖啡的加勒比海岸,于是动起了垦殖咖啡园的念头。

他从菲律宾马尼拉运来了100多株咖啡树,开始在台湾种植。因为运送距离遥远,加之咖啡树苗种下后照料不佳,成活的咖啡树只有10株。但无论如何,这揭开了咖啡在中国发展的序幕。

至于中国大陆,最早的咖啡种植始于云南。1904年,法国天主教传教士田德能受命前往大理宾川县传教。他酷爱喝咖啡,于是他的行李中,便有他经过越南时购买的咖啡豆和咖啡树苗——大约100年前,法国人已经在越南和老挝种上了咖啡。这次,田德能想在宾川试种,这样他就随时都能喝上新鲜的咖啡。

他来到宾川县的朱苦拉村,建起了教堂,并在教堂的边上种下了一片咖啡林,也就是保存至今的、堪称中国咖啡的“活化石”的朱苦拉村咖啡林。起初,这里产的咖啡只供教士饮用,但慢慢的,当地的村民也跟着神父一起喝上了咖啡。

经过百年时光,在朱苦拉村,喝咖啡早已经成了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习惯。他们将采摘来的咖啡豆去皮、脱壳后,就直接在煮饭的大铁锅里翻炒,然后杵碎,再用磨面的石磨将其磨成细咖啡粉,用纱布包起来放在瓦罐里煮。

1905年,另一个法国人则在云南最早的通商口岸蒙自开办了“滇越铁路酒吧间”。这其实是一间咖啡馆,那为什么取名酒吧间?原来,这是法国特色的咖啡馆,不仅出售咖啡,还出售酒精饮料,是咖啡馆与小酒馆的混合产物,也是欧洲咖啡馆的主流模式。

当年,酒吧间一建好,就吸引了到此修建滇越铁路的法国人和其他外国人光顾,极为热闹。那时,当地百姓对此十分不解:“真是奇怪了!老洋咪(过去蒙自人对老外的俗称)不喝茶,而是喝一种苦得像中药一样的东西。”

不过,蒙自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他们也就见怪不怪了。蒙自本地的士绅慢慢开始与外国人打交道,到洋人府上做客,没茶喝,只能喝咖啡,喝多了,也就上瘾了。

去咖啡馆,还真不是为了喝咖啡

上海的咖啡馆,则要来得更早一些。1887年的《申江百咏》中有一段竹枝词写道:“一客一盆凭大嚼,饱来随意饮高馡。”这里的“高馡”,便是咖啡早期的译名了。

上海早期的咖啡馆,都由外国人经营,是特别为19世纪中期那些刚离开货船,满怀乡愁的水手而设的。

顺理成章的,咖啡馆的第一批常客,就成了专门做水手生意的妓女。在这以后,这里才开始吸引那些尝试仿效西方生活方式的中国人。到了1909年,咖啡店开始被视为聚会的地点,在上海的旅游指南中出现。

 

1911年,位于上海虹口的汉璧礼咖啡屋

与今天的咖啡店主要销售咖啡不同,它们大多数都是法式咖啡店,跟“滇越铁路酒吧间”一个模式,附属于餐馆,兼售各式的食物与饮料。

入口处铺设着地毯,留声机播放着流行的西方音乐,桌上摆放着从外国进口的花瓶和烟灰缸——当时的咖啡馆,基本可以看作是西方生活方式的展览馆。

当时的一篇小说就描绘了发生在咖啡馆里的场景:打扮摩登的钟小姐在三名男青年簇拥下,吹嘘着她在巴黎的生活。

这时,咖啡馆的女招待也取代了原本占据在这里的妓女。事实上,不仅上海,全国都是如此。当时长沙新闻人严怪愚就在新闻中曾写道,“许多人(去咖啡店),不一定喝咖啡,而是吃女侍者”。

上世纪30年代,长沙的咖啡馆接连冒出来,南门的咖啡馆“青春宴饮社”的女招待,堪称集长沙之大成。长沙的男人们打着喝咖啡的名头来到这里,首先不是点咖啡,而是先点这里著名的女招待叶红,看她拿着口琴,吹一曲《桃花江》。或者点女招待银真,听她唱一折《苏三起解》。

后来更是有了女招待“选美”,即选举“咖啡皇后”。这已近于青楼选花魁,是当地一大盛事,跟现在的选秀节目类似,来自各大咖啡馆的女招待都有自己的粉丝团,竞争异常激烈。

美女招待为咖啡店带来生意,同时,也有人挖墙角。当美女招待当选或入围“咖啡皇后”并引人关注后,身价不同,自然会从长沙城内的这家咖啡店跳槽到另一家。

最出名的长沙女招待,要数后来成为电影明星的胡萍。成名之前,她就曾在长沙最早的咖啡馆“远东咖啡店”充当女招待。

1936年长沙报纸报道说,“现充任上海明星影片公司基本演员之胡萍,轰动一时之摩登女郎也,曾充该店侍女,故当时一般纨绔子弟,趋之若鹜,有仅食一二角,而竟给小费至数元以上,盖有‘醉翁之意不在酒’作用存焉,旋受舆论之攻击,遂离湘赴沪,献声色于银幕矣”。

后来,田汉回到长沙,也时常要去远东咖啡店小坐。他对咖啡馆的印象是,“那儿的女招待似乎都有些自负,仿佛每一位的将来,都有成为电影明星的希望。”

咖啡店的女招待,也成为了文人们喜欢的题材。在田汉的《咖啡店之一夜》里,女主角白秋英跑到上海寻找青梅竹马的恋人,为维持生计而当起女侍。到了最后,她久候的情人终于现身咖啡店,但却同时带来了他的未婚妻。白秋英痛骂对方薄情寡义,将他给的钞票付之一炬。

这个发生在咖啡馆的故事,虽然有些老套,但已经有了些妇女解放的意味了。

在上海,咖啡馆成为了一股文化热潮

上世纪20年代,上海的咖啡店主要集中在法租界及虹口(日租界)这两个地区。在法租界的霞飞路、静安寺路还有陕西北路上,大多数都是法式咖啡店,也有些是俄国人经营的,它们规模大,档次高,吸引的是来自上流社会的达官贵人。

至于虹口区的咖啡馆,遍布在北四川路,大多由知识分子经营,就要朴素一些,消费也更便宜,吸引的是那些文艺界人士。

1928年,《申报》刊登了一篇短文,署名“慎之”的作者向读者介绍了位于虹口区北四川路一家名为“上海咖啡”的咖啡店。作者在店内遇到了许多文艺界名人,当中包括鲁迅、郁达夫、龚冰卢、孟超和叶灵凤;他们在店内不是高谈各自的主张,就是默默沉思。慎之沉醉于这种气氛里,并认定这里就是他心目中的“理想的乐园”。

不过,这篇介绍咖啡馆的短文,却引发了一场论战。郁达夫发表了《革命广告》,否认他与“上海咖啡”有任何关系,并抨击当代知识分子对“革命”这个概念的盲目迷恋。

鲁迅也很快加入进来,在《革命的咖啡馆》一文中,他表示自己从没有到过这类咖啡店。他反感的是,咖啡馆里那些只知空谈的“文豪”和“年青貌美、齿白唇红”的女招待,他根本不愿意在革命的咖啡馆里做“装点”。

1933年2月17日,爱尔兰剧作家、评论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萧伯纳访问中国,与鲁迅和蔡元培在上海会面合影

不过,反对归反对,咖啡馆还是要去的。对于左翼知识分子而言,由于国民政府较少留意日租界里开设的咖啡馆,这里实在是个聚会的好场所。在《革命的咖啡馆》成文后一年,鲁迅还是去了离他当时上海的住所很近的公啡咖啡馆。

公啡坐落于当时上海北四川路有轨电车终点站附近,内山书店的对面。1930年2月16日“左联”第一次筹备会在公啡咖啡馆二楼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一个革命的文学团体“左联”。鲁迅多次主持了“左联”的筹备会。所以他也成为了公啡的常客。但他从不喝咖啡,通常都自备中国茶。

鲁迅对咖啡的看法,基本是负面的。他常常说:“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他认为,喝茶是为了消除疲劳,能更好地工作。而咖啡,完完全全是享乐,把时间都浪费在无意义的高谈阔论上。

但正是因为有咖啡馆这个共同空间,文化热潮才得以萌发。1928年,《申报》出现了一个新专栏“咖啡座”,当时的编辑就明确表示,这个专栏就如现实中的咖啡座,人们可以在里头自由地就任何议题交换意见。

事实上,对鲁迅而言,咖啡馆也是不可或缺的社交场所。当时的文学青年要见到鲁迅,必经路线就包括了公啡。

1934年,萧军、萧红带着小说手稿从东北辗转来到上海,先到内山书店见鲁迅,再由鲁迅带去公啡聊天。周扬的夫人也回忆说,她当时曾让周扬在公啡等着,自己先去内山书店找鲁迅,然后3人再一起在公啡二楼的小包房里长谈。

速溶咖啡,当年也是格调的象征

建国后,咖啡连同咖啡馆,又慢慢消失在大众的视野里了。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在上海,商业部门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在少量店面供应咖啡和简单西餐,所在地段大多是过去的租界,毕竟那里的居民从小就有喝咖啡的习惯。

位于南京东路的中央商场也有咖啡喝。有上海人回忆说,当时中央商场喝咖啡,坐的是八仙桌、长板凳,墙上贴着革命标语。咖啡是用烧水的铝壶煮的,倒在玻璃杯里,加一小勺白砂糖,用毛竹筷子搅拌,一杯一角一分。

另外还有面包吐司,不过比较贵。来喝咖啡的人,都是些老年人,一杯咖啡泡半天。更多的人是到边上排队买鲜肉大包,吃油墩子。

1998年,北京东城,咖啡厅内的青年女子

在北京,西单商场的货架上也摆着3、4元一罐的上海咖啡。不过,对于普通老百姓,这实在是天价。一些涉外酒店也有自己的咖啡厅,但那是需要外汇券付账的。

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国才从电视里又一次认识了咖啡。“味道好极了!”这句雀巢咖啡的广告相信很多人今天都是记忆犹新。这个广告的魅力在于,对于没喝过咖啡的人来说,加入奶精伴侣调和的速溶咖啡,是又香又甜的饮品。而对于喝过咖啡的人来说,他们绝大多数并不习惯咖啡的苦味,所以也就乐于接受咖啡变得如此香甜。

雀巢速溶咖啡的成功,让其变成了一个“逼格”的象征。那时候,装着“雀巢”的玻璃瓶子,即便是喝空了,也常被放在玻璃柜子里当摆设,或者要被拿到办公室当喝水的杯子。

但这也让大多数中国人对咖啡产生了错误的印象:咖啡就是“雀巢”,咖啡就是“苦”的,咖啡就应该和“伴侣”混合。所以1999年星巴克进入中国,当很多人喝到了第一杯星巴克咖啡时,第一反应就是,咖啡竟然也可以有这么多种花样的喝法。

2017-07-12 10:31:45 责任编辑:未知

单品咖啡

常见的咖啡产区

非洲产区

埃塞俄比亚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达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晒)-

肯尼亚咖啡- 卢旺达咖啡- 坦桑尼亚咖啡-

亚洲产区

曼特宁咖啡- 黄金曼特宁- 云南小粒咖啡-

美洲产区

哥伦比亚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产区

危地马拉咖啡- 哥斯达黎加咖啡- 巴拿马咖啡- 翡翠庄园红标- 蓝山一号-

本站推荐: 卡蒂姆咖啡豆| 季风马拉巴咖啡| 牙买加咖啡| 西达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亚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黄波旁咖啡| 巴拿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马拉卡杜拉咖啡豆| 罗布斯塔咖啡豆特点|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点| 巴西摩吉安纳咖啡| 巴西咖啡豆风味特点| 乌干达咖啡豆风味| 西达摩咖啡豆特点| 后谷咖啡云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亚红樱桃咖啡| 哥斯达黎加塔拉珠咖啡| 单品摩卡咖啡豆的特点| 卢旺达单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风味| 哥斯达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点|

专业咖啡知识交流 更多咖啡豆资讯 请关注咖啡工房(微信公众号cafe_style)

更多推荐

更多资讯

关注我们

  1. 关于我们
  2. 商务合作
  3. 推荐计划
  4. 投稿登录